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有四种 ,即教材编者的思路、教师教学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文章作者的思路。这四种思路之间的运动是不平衡的、富于变化的。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步共振 ,关键在于处理好四种思路之间的关系。四者之中 ,教师是教学“策动力”的主体 ,在备课与施教时 ,应千方百计地抓住学生思路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同步共振的思路有十种。  相似文献   

2.
吴凌云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78-81,87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当下的师生与历史的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最佳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学生言语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引领与组织学生言语学习、施展与完善教学艺术的大天地。从这个角度解读,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毋庸置疑,他们都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倘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推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师不仅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主人观的探索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扎实的践行过程中摸索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科学合理到位的主人观。纵观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主人观的体现有以下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吴凌云 《现代语文》2009,(10):97-99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是美学审美场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审美教学活动中具体运用而创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美学范畴,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当下的师生与历史的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最佳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  相似文献   

5.
潘道骈 《考试周刊》2012,(82):48-48
语文教学中思路的作用渗透于各个环节。语文教师要注重从巧设语文课堂教学思路、挖掘文本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的习作表达思路、引导学生思维思路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教学形成明确而清晰的思路,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建立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振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有四种思路(即教师思路、学生思路、课文作者思路和教材编者思路)在发挥作用。但这四种思路之间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是教师与教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种融洽、一种默契、一种共鸣、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交流。师生关系的情感共鸣使课堂更富有生命与活力。情感共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光良 《山东教育》2006,(12):32-32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激活教学内容,努力创意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驾驭于学生的思维之上,真正实现教师在课世上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电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界。刘国止先生曾樱文指出:“语义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语文课堂上教师科学地和艺术性地引领显得尤其首要。曾读过朱则光老师的一篇课例——《〈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从朱老师的这篇课例中我读出了怎样引领学生走进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学生、知识网络之间所组成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表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知识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感到有难度、没兴趣。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本文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展开探究,以期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就像一串璀璨的项链,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整个课堂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能力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生动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所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一般可分为导语过渡、衔接过渡、总结过渡。  相似文献   

13.
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因此,对话式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现象的一种反叛,它必将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真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脑力劳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只有师生和谐共振,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可以说,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共振,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学欲求师生和谐共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应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确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教与学双方的思路都为了教学目的,向着教学目标,同步进行,和谐变化。本文拟此从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共振如何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语教学的同步共振,是指参与语教学的各个思路,沿着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同步运行,和谐变化,产生共鸣,使师生的求知活动达到理想境界,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意,一种思路,一种智慧。”遵循教学规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创意独特的个性教学设计,有利于让师生在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尽享师生、生生、人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所呈现的语言美、人性美和创造美。本文试就语文课堂创意设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辩,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有一定目的的教学行为,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运用讨论、辩论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它属于启发式教学中的较高层次。它能使教学目的在论辩中实现,学生在论辩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读书笔记教学法是指在语文课堂上由学生个体依据教师指定的学习目标,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以实现学生自读、自研、自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以读书笔记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集传统的双基训练与现代创造思维培养于一体,融“听、说、读、写、思”于一炉,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方面,它们相互信赖才能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整体,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这种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对立,两两构成矛盾,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动力。“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合理组合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具有平等性、民主性与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首先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平等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整个教学在民主与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在师生密切和谐的互动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