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6日,高中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每个班分两个考场,我班有部分学生在生物实验室考试。天气出人意料的炎热,加上考试带来的烦躁,有几个学生看到实验室冰箱里有冷饮,便私自拿出来吃掉了。第二天,生物实验员蒋老师来说明了这件事情,并要我班赔偿冷饮费。我当时还挺吃惊的,又觉得很滑稽,到底是谁吃的呢?蒋老师走之后,我苦苦思索着……  相似文献   

2.
同情     
在英国有一所“同情学校”,英国散文家卢克斯在参观时看到,有个学生要人搀着走,好像瞎了,还有个学生夹着T字杖,在窗口看别人走动,好像她是个跛子。其实,这些孩子既不瞎,也不跛,学校要她们某一天要做盲人,某一天要做跛子。这样才能知道盲人和跛子的痛苦,将来长大成人,才会同情这些不幸的人。户克斯跟那个“瞎子”学生谈了,她说做盲人最苦,她将来照应盲人会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一个老师问她的学生:“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回答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功利地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令人失望。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明眼人在黑暗中会…  相似文献   

4.
独奏演员     
来自法国马赛的一个学生夏令营访问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以艺术见长,中法两国的孩子进行了交流表演。真的,中国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也被孩子们演绎得行云流水。演奏结束,法国孩子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校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很出色。”法国老师仍然一脸迷惑。轮到法国孩子表演了,一共六个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独奏表演,所有的演奏均有多个孩子参与。这下轮到校长迷惑了。他问法国老师:“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喜欢合奏?”法国老师说:“对,合奏需要配合…  相似文献   

5.
如果瞎子领着瞎子,两个人都会掉进坑里。某大学的一年级,在第一堂哲学课上,讲台上放着两个柄长一米多的勺子,还有一盆水。老师拿起一把勺子,还有一盆水。老师拿起一把勺子微笑着对大家说:“如果让你们用这种勺子舀水喝,你们能做到吗?”“能”。学生们一致回答,因为他们都多多少少看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在许多地方。下面有些人甚至会心地笑。“怎么喝呢?”老师又问道。“互相喂着喝啊。”学生们回答。“请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老师说完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两个同学拿起勺柄,很认真舀满水,小心翼翼地往对方嘴里送。但是勺柄太长,很不容…  相似文献   

6.
郭丽华  张萌 《学前教育》2023,(22):18-19
<正>“六一”儿童节到了,家长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们过节,有的给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有的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还有的会选择旅游、采摘等,真是丰富多彩。宁宁妈(宁宁上小班)听说文化宫有一个传统文化表演,想带宁宁去看表演,来向班级老师咨询。老师认为传统文化表演很有趣,孩子应该很喜欢,而且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从小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既好玩又能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所以建议她带宁宁去。  相似文献   

7.
自主≠自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体现。课堂上,实验老师一直在关注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直在张扬着孩子的个性,一直在呵护着孩子们幼小、脆弱的心灵,这一切都是正确的。然而,有一堂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老师非常大度地给了孩子至少三次“喜欢怎样,就怎样”的机会。第一次是阅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用什么方式读。”第二次也是读,老师说:“……你们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第三次是让孩子表演,老师说:“你们爱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对老师来说,每一次都是满意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在…  相似文献   

8.
翻阅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期终考试试卷,最后一题是:写一段话,开头“早晨,我背着书包上学去”,结尾“我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我发现,两个班级85份试卷中,竟有72人写的是路上碰到老大爷、老奶奶和盲人(而路遇盲人的又集中在一个班级)。有位学生开始写:“……小鸟在枝头上蹦蹦跳跳为我歌唱,蜻蜒也在来回地飞,好象是送我上学去。一路上我认识了这么多小伙伴,感  相似文献   

9.
同情     
在英国有一所“同情学校”,英国散文家卢克斯在参观时看到,有个学生要人搀着走,好像瞎了,还有个学生夹着T字杖,在窗口看别人走动,好像她是个跛子。其实,这些孩子既不瞎,也不跛,学校要她们某一天要做盲人,某一天要做跛子。这样才能知道盲人和跛子的痛苦,将来长大成人,才会同情这些不幸的人。卢克斯跟那个“瞎子”学生谈了,她说做盲人最苦,她将来照应盲人会特别小心。这个教育方法真是好极了。世界上如果多些这种教育,人类一定幸福得多。正是要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经历,才有真正的同情。古时的开国之君都是民间出身,知道老百姓的痛苦,大都贤…  相似文献   

10.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11.
卢瑾 《生活教育》2012,(13):71-73
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既是我们小主人幼儿园开展童话剧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直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我们的童话剧并不以表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让孩子在表演角色,创作舞台剧务的活动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体验成功和创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主导童话剧活动发展的根本因素,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达成以下两个子目标:让童话剧活动从老师的事情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让童话剧活动从几个孩子的事情变成所有孩子的事情。通过教研组内的经验分享,教研组之间的观摩研讨以及园方开展的相关培训讲座,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如何达成这两条目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明天 《红领巾》2007,(2):17-17
一位盲人在马路边迟疑,我紧走几步,搀扶他过了人行道。“你上哪儿?我送你去吧。”我说。盲人笑了笑:“不麻烦你了,你送我一程,可你不能送我一辈子啊!”  相似文献   

13.
骆秀芳 《文教资料》2006,(31):159-160
镜头一:星期天,我和朋友带着孩子去逛街,在商场玩具柜前,朋友的孩子指了指货架上的电动遥控车,朋友便毫不犹豫地为她买下了。刚付完玩具款,孩子又对新上市的芭比娃娃产生了兴趣,这时朋友假装摸了摸口袋,解释并承诺:“今天钱不够了,下次一定买。”谁知这孩子很倔强,赖着不肯走,朋友说:“我们将电动遥控车换成芭比娃娃”,孩子说:“不行,我两个都要。”我出来打圆场说:“阿姨送个给你,好吗?”听了我的话,孩子开心地笑了,朋友直摇头,连声说:“没办法。”镜头二:幼儿园门口,一个小男孩躺在地上打滚,号啕大哭,妈妈想抱他起来,他就连踢带打,嘴里还…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南京有一个孩子,双目失明,然而他迷上了文学。下岗的母亲没钱,只得到旧书摊上“淘”书读给他听,读着读着,孩子有了自己的文学感觉,开始写诗。他有三个心愿:看海,见见自己资助的失学儿童,出一本自己的诗集。前两个已实现.如今他正为了实现第三个梦,每天拿着盲人字板和笔,一针一针地扎着他的诗……  相似文献   

15.
进入第三年的孩子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口语大发展,二是“我要自己来”。过了2岁,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许多词汇都用出来了,而且常常出乎成人意外地使用(正确或不正确)从来没有讲过的词汇。大肌肉发展,不仅会走,而且会跑、跳、攀登。小肌肉也有了发展,不仅会用匙送食物进口,而且会握笔画图画直线,还能握剪刀。模仿的行为则更多,想象也开始丰富起来,并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喜欢听故事、念儿歌、看表演。注意力根据兴趣可以集中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夏季已经来临,人们对冷饮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放了假的孩子。正在超市选购冷饮的陈女士说:“这是市场上推出的新品种,口味我儿子特别喜欢,虽然十元左右一盒,但分量大,家庭购买挺值的。”其实,无论是在大型商场、超市,还是在街头零售店中都不难发现,给孩子买冷饮的家长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家长大量批发购买新口味的冷饮,回家贮存在冰箱内,让孩子在夏天里“吃个痛快”。现在的冷饮越做越大,孩子们的肚子也越来越凉,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冰淇淋冷饮其实就是一种冷冻乳制品,主要包括乳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质、脂肪、乳糖等,还有在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识字教学“人、大、天、夫”(第一册第四主题家》)师:谁能用动作把“人”字表演给大家看?(学生在讲台前面向大家两腿分开站立,并用手顺体态划了个“人”字。班上响起掌声。)师:还有不同的表演方法吗?生:有。(学生在讲台前侧身向着大家,向前迈开一步,手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个“人”字。全班同学又报以热烈掌声。)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谁能把“大”字也用动作表演出呢?(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表演。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其他同学翘首以待。上台的同学面向大家,一边进行形体演:两腿分开,两臂侧平举,一边兴致勃勃地解说:伸直两代表一横,…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也要当红军》(第四册)是一篇看图学文。在学生认真观察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生:毛主席微笑地看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穿着很破的衣服和草鞋,一个孩子背一个包袱和草帽,另一个孩子背一个包袱和一双布鞋,他们好像对毛主席说着什么。(教师板书:毛主席 看着 两个孩子 很破的衣服草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作文改写课,要求把一首《我给奶奶送阳光》(苏教版第10册)的小诗改写成记叙文。我试图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故事情节,挖掘有限的文字材料,使文章更加饱满生动。比如读了“阳光洒满天地间”,应该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再如“我”是怎样“包阳光”的,奶奶听“我”说“我给您送阳光来了”会怎样,特别是“我”为奶奶捶背等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看着学生们艰难地交流着,我在一旁不禁替他们着急,不时提示他们,但收效甚微。突然,一位平时特别爱表演的女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可以表演吗?”表演作文?我愣了一下,随即一…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透视现象一:隔靴搔痒——假活动。【《我们手拉手》之"学会互助"活动片段】活动主持人:让我们来到一个黑暗的世界,走近盲人,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队员戴上眼罩觉得很新奇,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着,互相你摸我一下,我回你一拳,几个孩子被打哭了,几个顽皮的学生觉得很有趣,哈哈大笑。)活动主持人: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队员:我觉得很好玩。辅导员:盲人走路会有趣吗?队员:如果大家都是瞎子,那也挺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