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学界有一个得到许多同志赞同的史学观点。这个观点,虽然具体表述起来,各有差异,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才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以下简称“农民斗争动力论”。)在已经发表和出版的大量论文和专著中,凡是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几乎一律采用此说。就是在有关世界中世纪史的著作中,也往往贯串着这个观点。然而,这个观点却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的观点。为了说明问题,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理论上的探讨;二、历史事实提供的证明;三、历史科学研究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究竟如何认识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多年来,理论界各派意见分歧很大。除去理论观点不同以外,方法论也是一个重大问题,人们总是以一种动力观点排斥另一种动力观点,很少进行综合分析。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分层次的动力系统。所谓层次性,包括原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三个层次。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由原动力到根本动力再到直接动力是联贵的,系统的;三个层次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的总系统;每一个层次为总系统下的子系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社会发展的动力应该进行综合地考察,了解三个层次各自的不同地位和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一、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过去是研究得比较少的。我认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们对利益的需求,特别是物质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对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建国初期就有过争论,后来,比较一致倾向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打倒“四人帮”以后,人们逐渐摆脱“左”的束缚,开始在物质领域里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虽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较之五、六十年代有所前进,但认识还很不一致,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包括主张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第二种观点认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种观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的社会,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科学从无到有、从萌芽状态一直到高度发展的今天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我国虽然理论界和科技界没有进行过公开的、直接的争论,但事实上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最近几年来出版和发表的教科书和文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并自觉地创造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对此认识正确与否,关系到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建国以来,这个问题一再被提出来讨论,其原因就在于此.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对社会发展动力的科学认识,仍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提出了诸如“合力动力说”,“物质利益动力说”,“阶级斗争动力说”,“生产力动力说”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都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大家所提出的历史发展动力大致有如下七种: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五、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六、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上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毫无疑问,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然而,人们总是希望,在众说纷纭的“动力”中,找出一个科学性、逻辑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的表述方式,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我们想,这种“统一”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是讨论深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讨论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我们认为,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四人帮”的唯心史观.同时,在强调唯物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辩证法.这就是说,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对家庭这个人类生活的组织形式应下一个怎样的定义?我认为,家庭定义应包含三大基本特征。第一,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首先,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当历史发展到蒙昧时代低级阶段的后期,才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庭。对于思格斯这个观点,几十年来,学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探究了历史合力论:①“一个总的合力”的形象描述,要借助于一个假设和两个步骤;②“一个总的平均数”宜作翻译上的改进,改为“一个总的中间数”;③人们和人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人们基本就是人民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基本等于历史动力;在人们大于人民,人民只是人们一部分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也等于历史动力。但在这种条件下,历史动力区分为进动力和反动力。④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层次也是矢量,它们作为三个共点分力也能产生一个总的合力,其夹角的大小与总合力的大小成反比,可以表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把历史合力概念引入社会基本矛盾,为社会历史动力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探究了历史合力论:①“一个总的合力”的形象描述,要借助于一个假设和两个步骤;②“一个总的平均数”宜作翻译上的改进,改为“一个总的中间数”;③人们和人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人们基本就是人民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基本等于历史动力;在人们大于人民,人民只是人们一部分的历史时期,历史合力也等于历史动力。但在这种条件下,历史动力区分为进动力和反动力。④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层次也是矢量,它们作为三个共点分力也能产生一个总的合力;其夹角的大小与总合力的大小成反比,可以表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把历史合力概念引入社会基本矛盾,为社会历史动力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显著,而在人类发展史的后期,尤其是后工业社会阶段,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因素的影响则相应增强了,但人类的发展始终未曾摆脱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仅仅从人类系统内部去解释历史现象,去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可以认为,从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维度及其有机联系的大背景中去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殊性,将给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在史学界一直很热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比较一致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刘大年、张国祥等同志为代表。另一种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前者以戎笙为代表,后者以董楚平为代表。两人分歧不大,所以归为一种意见当中。我同意后一种意见,而不同意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观点,或者说不同意这种角度的提法。下面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那就是:"怎样评价你--我的语文课堂?"有一段时期,我认为老师的自我表现决定课堂的好坏,老师在上面展现自我,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一字不拉地记下老师的话,似乎效果不错;有一段时期,我认为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喜欢上就是好课,老师很有激情,学生不断欢呼,气氛热烈异常,似乎效果也很好;还有人给出一个固定的模式,说一节课一定要有听、说、读、写这些环节,才可以算作是好课.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展现自我的舞台,所以,这种只注重教师表现的课堂肯定是不成功的;学生毕竟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学生最有发言权我认为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词能引申发展出一个以至于很多的词义,而这些词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它们的产生,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词义引申的不同方式。明白了词义引申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的脉络和系统,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些纷繁词义。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可谓众说纷坛。我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它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这两个因素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历史上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资料尤其劳动工具,都是一定的科学技术的结晶;同样,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劳动者,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可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那个国家什么时候重视科学技术,并把科学技术物化到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不是一个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观点并不系统,但其中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季羡林认为,翻译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并指出在翻译中必须注意"翻译生态的平衡"。这两个观点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是怎样的?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先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有创造力吗?什么样的挑战或环境会激发出你的创造力?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学会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了吗?”这样问,是因为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会说“我不是艺术家”“我不是音乐家”“我不是诗人、不是小说家”,但我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在前段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而我国现阶段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处在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同意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观点,但是,不能据此而否定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社会赖以巩固、发展和最终建成的物质基础,是区别真假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但是,这并不是说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判定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也就是说,物质基础论不等于物质标志论。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的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对孟德斯鸠的地理学说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