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颖翠 《考试周刊》2012,(45):181-182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聪明的、有较迟钝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善于思考的;有性情开朗的、有心胸狭窄的:有比较坚强的、有比较脆弱的……没有理由整齐划一地要求孩子们。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同时,就是要爱孩子的不完美,发现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培养兴趣,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集体教育,还是自由活动,教师的目光总要波及每个幼儿以便观察。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是常事,教师要对每个幼儿的性情十分了解,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体发展。当两个性情比较急躁的幼儿发生纠纷时,教师就不能不动声色地观察,因为他们比较冲动。这类孩子在家里受宠、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教师必须一经发现就立即过去阻止并教育。对于那些我预知不会出事,或暂时不会恶化的纠纷,我便不忙参与,而在旁边静观事态如何发展,孩子如何表现。但即使孩子们自己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正>人的生命存在两个东西,性跟情。所以你对一个孩子、一个学生的性情先要了解。我们先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做禀性。禀性这个禀字有写成"秉"的。禀是什么?孩子生来自己带来的,不是父母遗传的。不但是人,每个生物的禀性都不同的,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个性不同。禀性分两个方面,有些是生理上来的,身体有问题,譬如内在有病的,有的会非常忧郁,有的会非常狂放;有些是思想情绪来的,和我们大人一样,情绪是科学的问题,也是医学的  相似文献   

4.
徐笑红 《中学教育》2005,(10):63-63
德国公司裁员的方式很简单。消息传出来,员工不用盘算,也不用走关系,每个人几乎都清楚,谁将在这样一场动荡中告别同事。所以,大家心胸坦荡,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德国裁员的方式,大多是这样的:先是培训期的员工,然后是单身员工,接下来是结了婚没孩子的员工,再接下来是结了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最后是结了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员工。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杨焰  尹芳  王欢 《早期教育》2006,(2):25-25
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因材施教? 答: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审美和造型能力都不一样,表现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我在与孩子相处的9年时间里,非常注意对他们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气质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下面将我工作中的两点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如何对待不同气质的孩子 幼儿的气质有多种类型。属于“兴奋型”的孩子性情暴躁、易怒,易形成粗犷、冒实等性格;  相似文献   

7.
黄仁彪 《教育现代化》2005,(10):122-12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了家庭也就有了家庭教育。因为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每个家庭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施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  相似文献   

8.
《早期教育》2005,(10):14-14,19
本期的早期画廊有一个主题——人像,这里展示的每幅小作品人物不同,画种不同,绘画方式和创作思路也不同,在孩子们的笔下,每个人有着他特定的神韵,有的在微笑,有的在跳舞……孩子的创作思路均来源于生活,想象力可谓丰富,如:小作品《爸爸是个老球迷》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敢于体验生活,勇于表现自我,形成良好的绘画个性。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的自身素质不同,个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而老师和家长却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挂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标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相似文献   

10.
奇勒博士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纽约儿童心理教育协会的首席顾问,著有《幼儿心理学》、《儿童教育论文集》等20多部专著。在最近召开的儿童教育与心理成长的教育年会上,奇勒博士应邀回答了儿童家长代表提出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们受益匪浅。问:如何判断孩子的性情以及如何根据他们的性情去养育他们?答:如果你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通常这个孩子的性情会像母亲小时候的性情,反之则像父亲。如果是双胞胎,出生的顺序非常重要。第二个小孩的性情通常和第一个小孩相反。举例来说,如果第一个孩子属于冷静型,第二个孩子则通常属…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相似文献   

12.
季红 《家长》2013,(8):16-18
1.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享受的方式,正是这些特性定义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个性倾向,如某些方面发育迟缓,或者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就使用诸如“笨”“不乖”“又错了”之类的词汇。尊重孩子,就应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将其看成麻烦和包袱,简单消灭之而后快。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3.
田丽霞 《考试周刊》2013,(48):190-190
每个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大多缺乏学习兴趣、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差。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可能在学业上不如别人,但是肯定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不应该有这样的待遇,而应该享有与别的孩子同样快乐的学习生活。作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阐述转化后进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用素描的方式对比显示了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比如孩子吃饭用的是小碗,饭量也很小;成人则用大碗.饭量也大……最后的画面是一个父亲的大手拉着孩子的小手.父亲微微低下头,一高一低两个身影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莫以我们的眼光和标潍妻兽求耪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美国家庭被称为"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孩子。今日美国的家庭一般有两个或三个小孩,只有极少的情况下才会有超过一个家庭同住一个屋檐下。美国许多家庭用民主政治般的方式来治理家庭,家中每个人都有发言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不单单是一种休闲方式,这位家长用书法改变了青春期孩子的浮躁性情。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家长和孩子会面对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而一种恰当的方式,就是一级顺利成长的向上的阶梯。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2005,(3):26-26
一个朋友到美国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家,我发现每个孩子的屋里都有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我不禁称赞朋友很会教育孩子。没想到朋友说,你到有孩子的美国人家里去看一看,可能家家都是如此。朋友介绍说,每学年结束时参加家长会,总看到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奖状,空手而归的寥寥无几。“老师评奖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是为了表彰某几个人,而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人以为只要当了家长就能教育得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和孩子自身有关系,其实这是最错误的认知和想法,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子方法,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不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想得到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无论哪一种,我感觉只要家长能有足够的耐心,能多从孩子的视觉和孩子进行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心理有两个基本需要:被爱与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而鼓励与承认,恰如柔风细雨,滋润孩子心灵,使他们的这两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与我们的恩赐,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赋和才能,在学校里,每个孩子的学习准备状态和知识储备水平不尽相同,每个孩子也都有不一样的学习需求。事实上,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几十个不同的个体,这是我们的教学现状,也就要求教师从这个现状出发设计课程,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说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其学习效果最大化。"个性化教学策略系列谈"专栏将介绍适用于个性化教学的一些具体的策略,这些策略已经在国外以及国内一些国际学校经过实践检验并具备普遍性,适用于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