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学校每学期都会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校园活动”,学生社团次次位居前三甲。在刘艳萍看来,社团的魅力就在于,这是一个学生可以完全主宰自己的地方,这是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创造的地方,这是学生改变自己的地方,这还是一个生长社会责任感、感召他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一位教育前贤说过“课堂是一个天天流淌着老师和学生生命长河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是一个需要不断用知识的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学生,最为快乐,最能得益的地方在课堂,而一个不成功的学生,最苦恼,最少获得进步,最容易被忽视、埋没的地方,也恰恰是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学生放飞思维的地方,是开掘智慧的地方,是自我重构,身心愉悦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在不断享受中逐渐成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学生,最为快乐,最能得益的地方在课堂,而一个不成功的学生,最苦恼,最少获得进步,最容易被忽视、埋没的地方,也恰恰是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历史等的确证与表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能让语文更贴合学生,能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和自豪感。地方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具有显明的区域特性,每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不同的,可以这样说,地方文化是学生"身边的文化"。一、让地方物态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物态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环境文化、风景文化、工艺文化等。例如,江苏省海安市的物态文化是多样的,比如青墩文化、红旗民兵团文化、花鼓文化、龙舞文化、梨花节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7.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人的情感之根,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性土壤。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学生可日视之、耳闻之、心触之。引导学生走进地方文化,可以把他们带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拓展他们语文学习的外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孙盛君 《学周刊C版》2011,(5):199-199
图书馆是一个承载着人类千古文明的地方,是一个人类智慧的汇集场所,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地方。在中小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教育,又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悠游其中,日积月累,使图书馆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丰富而强大的知识库和信息源。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特色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为克服学生培养的同质化倾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地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本体、尊重学生主体,发现个体差异、注重针对性,关注学生潜能发展、体现选择性。地方院校应结合实际,主动实践,着力构建以"树立一种理念、搭建一个平台、加强三方面建设、推进四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龙卷风来了     
曹森磊 《新读写》2008,(10):5-5
龙江村是一个非常安宁的地方,从没发生过任何的自然灾害。吴华是住在龙江村的一个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民风习俗、民间艺术、地方历史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而且可以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社会高尚道德和情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生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  相似文献   

13.
安颐 《职业技术》2005,(6):14-20
大学一个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地方,也是无数拼搏的学生的目标.按理说,是一个宁静祥和又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大学生杀人和自杀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生命是绚丽多彩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体地位得以呈现,个体性格得以张扬和舒展。这才是自主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喜欢阳光,阳光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源,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朝气和蓬勃;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愉悦和舒畅;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魅力的希望。教师用自己无穷的乐观、全部的爱心、温暖的语言、睿智的幽默培育着学生。他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一缕阳光吗?做一个阳光老师,永不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病痛,带给学生健康和快乐的阳光。陶行知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  相似文献   

16.
郭树俨 《文教资料》2009,(36):122-123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战场.要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创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一个有用和令人愉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聂静 《中小学电教》2011,(5):143-143
环境课是地方课程的一个部分。山东省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现行课本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三本书。地方课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本文以《环境教育》为例,说明电化教学在提升学生素质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方以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着的各种精神文化内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发展植根于义乌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地方文化资源有着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学生创业集群,传承地方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忽然自称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地方文化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它富含优秀文化成果,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用心灵去亲近、解读地方文化人文精神,这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他们服务地方、建设地方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在高等教育中结合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