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意见的聚集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其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其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一类网络热词的传播,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相似文献   

2.
<正>一转眼进入12月,属于我们的2014年即将走完。回顾这一年,网络上的热词层出不穷,有些成为常用的网络用语,有些则流行一段时间即被遗忘。那些网络热词曾经刷爆了我们的电脑屏幕,在微博,在微信朋友圈,都记录了我们的2014。"且行且珍惜"、"那么问题来了"、"有钱、任性"、"也是醉了"……这些流行的热门词汇就像是时代前进的脚印,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某个事件,某个社会现象,甚至我们个人成长的轨迹。岁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媒介的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变得广泛而迅猛,尤其是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网络热词是与社会中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同时产生,它往往以曲线性的表达方式反映这些事件,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网民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从网络热词的流行,分析网络热词流行的形式、流行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现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使网络热词更为积极地为网民和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4.
林纲 《传媒观察》2021,(2):62-6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网络称谓语也得以快速更迭.近日,网络新兴称谓语"打工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空位又有骨架的词语模槽"XX人"."XX人"往往产生于某种具体事件中,突出群体性特征.受语言模因传播机制和网络社会文化心理影响,网络称谓语在原有交际定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调侃自嘲、乐观自励、身份认同、嘲讽否定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光清  刁宗鹏 《传媒》2016,(20):67-69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水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针对"网络水军"协助实施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行为,提出应增设相关法律法规来遏制其从事非法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热词"高富帅"为例,从用户搜索行为、媒体报道、学术研究三个维度对该词的传播特征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热词的传播存在自媒体向主流媒体和学术界逆向传播的现象;同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使得我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话语权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丁未  张国良 《现代传播》2001,34(6):11-16
"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 gap 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水军"的形成,网络环境及社会环境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负面作用和影响也愈发堪忧.本文主要检视梳理"网络水军"的形成过程、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网络水军"问题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金林  高志顺 《采.写.编》2017,(5):55-57,69
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要求,借助网络开展各项工作.主流媒体的网络问政栏目,发挥前台聚合诉求、后台稳定运转、平台注重实效等优势,助力党员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1.
林兰 《东南传播》2011,(5):66-67
时下,炒作丑行,似乎成了网络生活的一道家常菜."犀利哥"、"宝马妹"、"伪娘"、"极品小三"层出不穷,肆意猖獗.网络审丑"大狂欢"制造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有人开始质疑,审美时代已经终结?也有人开始欢呼,全民审丑时代已然来临.各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审丑借助网络平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从生态语境的角度浅...  相似文献   

12.
网络热词是草根文化在网络平台上自我展示的产物。热词是由网络草根民众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且流行的词汇或句子,大多来源于官方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公开声明,其中关键性语句为网民关注,通过反讽、戏拟、谐音等手法,借助网络互动渠道形成有别于原意的新词,强调或暗含质疑、批判等含义,带有很强的娱乐大众和黑色幽默性质。热词集中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特定的思潮观念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最广泛的草根民意,真  相似文献   

13.
张可 《新闻窗》2014,(4):22-23
在都市类报纸日益成为主流媒体的今天,如何走出一条“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众报纸路线,即拥有自己的主流受众,赢得市场认可,同时又能很好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不失主流,这是所有都市类报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电视台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融网络特征和电视特色为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平台.2009年岁末,隶属于中央电视台、被称为网络视频"国家队"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2010年6月,安徽电视台喜获全国第一张省级网络电视台牌照,安徽网络电视台成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省级网络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恶搞"是非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  蔡骐  傅海 《青年记者》2007,(1):32-34
赵:两位好! 回顾2006年的网络,"恶搞"成为一个热门的词语.从电影大片、流行音乐,明星名人以及经典传统文化,网络恶搞似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据说,"恶搞"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人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它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一道独特景观.本文通过"躲猫猫"的流行个案,分析了"躲猫猫"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认为网民通过赋予"躲猫猫"以新的所指,对权力进行话语的抵抗.当它成为一个流行的话语符号,又能够往其他领域扩展,典型的表现便是被市场所收编.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言论空间的匮乏和当代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天再去回望中国历经大事的2008年时,无论是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总有一个群体与这些大事随行,那就是"网民".网民是一种力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网民力量的作用下,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已经不仅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措施,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总理多次与网民网上对话,地方领导亦是如此,网络问政极其火爆,"网络汇集民意,政府顺应民意"成为潮流,网民在推动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络热词出现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热词多以符号化的方式或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某一抽象的事件,其的广泛传播会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以网络热词"duang"为例,对其生成和传播路径进行解析,探讨其文化意义,并对该词流行现象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9.
时下,人们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特征的研究,逐渐得出了一些结论,即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存在着某些共性:这些消费者在继承某些传统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80后"人群正在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主力军。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被统称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呈蔓延之势,越来越多的网民卷入对当事人的声讨中.到底是道德声讨还是网络暴力,这已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