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高尚品质。第三段是重点段,讲由蜡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作者围绕“早”字具体地描写了蜡梅清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3.齐读课题。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  相似文献   

3.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高尚品质。第三段是重点段,讲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作者围绕“早”字具体地描写了腊梅清纯的特点和鲁迅高洁的品质。教学时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把浑然一体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变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4.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高尚品质。第三段是重点段,讲由蜡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作者围绕“早”字具体地描写了蜡梅清纯的特点和鲁迅高洁的品质。教学时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把浑然一体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变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我们备课一般强调了备教材,而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学完《三味书屋》,学生由于受鲁迅先生因一次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一个"早"字来约束自己的影响,我班双人课桌上竟奇迹般地刻了好些歪歪斜斜的"早"字,真令人哭笑不得.鲁迅先生将书桌上那个"早"字作为座右铭来警策自己."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学生本来  相似文献   

6.
一说,温故言新法。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三味书屋》,主要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我想大家对鲁迅在艰苦环境下,用一个小小的“早”字勉励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时时早,事事早”,还记忆犹新吧?毛主席曾经称鲁迅先生为三家:文学家、思想家、活动家。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现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宇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来历的描述,教育入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1.
讲台上,语言的风云翻卷聚合,面对几十双铜铃大眼,我正起劲地谈讲《三味书屋》: “小朋友们!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形状像什么?”“像火把!”“像花骨朵!”“对!大家看,”我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早’字上宽下窄,那刚刚打苞儿的花骨朵也一样,上边的花苞儿宽,下边的花梗儿窄;那火把上半截燃烧的火焰显得宽,下半截细长的柄显得窄。课文依据这些特点。把鲁迅先生刻下的‘早’字,比作‘含苞未放的花骨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鲁迅先生的名篇,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对于它的主题解读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处理其主题时,也发生着变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自己的“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蕴含了普遍的人生哲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仅是空间的跨越,也暗含了时间的跨越,更是一个人成长必需的修行。  相似文献   

13.
《三味书屋》中几外文字的改动《三味书屋》入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时,文字有如下改动:1.原教材:“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一个书塾,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新教材:“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原教材中...  相似文献   

14.
文本细读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参观“三昧书屋”的经过及引发的感想。但文章又决非仅向读者介绍“三味书屋”这一游览去处,其极力渗透的是对鲁迅先生高尚品格的褒扬与赞叹,以“早”字为题便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佐证。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不光是一位文学巨匠,其身上还蕴藏着深邃的精神内涵,彰显着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写道:“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第52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查《鲁迅全集》,文中的“腊梅”却...  相似文献   

16.
一、“对课”简说: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旬,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鲁迅先生早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曾学习过对课,这成了他在枯燥私塾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许多年后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名人的座右铭多如牛毛,但短小精悍的比较少,独字座右铭更是凤毛麟角,下面给大家介绍三条独字座右铭: 鲁迅——早。在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三味书屋里,至今保留着一张普通的课桌。这是他在这儿度过五年私塾生活时用过的。有一天他上课迟到了,受到  相似文献   

18.
一字短诗美国一家出版社的刊物曾发表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通篇只用了一个词“网”,成功地揭示了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是何等的错综复杂。一字座右铭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小刀在书桌面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早”。一字电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盟  相似文献   

19.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记述了他的启蒙学习生活,“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里说的“对课”,就是对“对子,”是旧对学生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训练方法。先从一字对起,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老师说“细雨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