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中的第一媒体,其政治文化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本文对话语、新闻话语以及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报纸新闻话语的政治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建立,报纸新闻话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以及受众认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汉学家和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白瑞华对中国文化和新闻事业有系统而独特的认知。他认为,中国古代的邸报和京报之所以发展缓慢而没有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是因为源于手抄新闻信的中国本土报纸符合自给自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封建经济制度对本土报纸的束缚,以及本土报纸上情下达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封建帝国的统治。中国本土报纸导源于特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注定其不会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报纸指以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散页的定期出版物,如日报、晚报等。①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媒体,报纸在现代社会电子传媒日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时政类微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现在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中国传统微文化、当代互联网微文化对微视频与政治传播的适配性展开分析,并对时政微视频呈现出的官方话语的民间表达、政治话语的文化表达、公共话语的情感表达、传统话语的当代表达、民族话语的国际表达等传播语态变迁和其面对传播困境的谋变之路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成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议题。笔者从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修养、信息技术能力、选题策划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方面简要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更好地传播新闻。  相似文献   

6.
中西新闻传媒的文化分析秦志希,王萍马丁·沃克说,“报纸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政治范围”,因为报纸要报道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①就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言,文化与传播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文化离不开传播,没...  相似文献   

7.
时政类新闻期刊经过近40年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和形势的变迁其叙述话语也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简单告知到故事化叙述的多重演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我国时政类新闻期刊中叙事话语的四种样态,即以宣传为主的政治话语,以资本驱动的商业话语,回归新闻本质的民间话语和以事实为本位到追求故事化叙述的话语转变.新闻话语发生的转变,一方面离不开市场和技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离不开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在新闻叙事话语的转变过程中,越来越回归新闻的本质属性,体现新闻规律.民间话语在与政治和商业话语的博弈与抗争中成长和壮大,新闻叙事不断由政治化语境向故事化、平民化、娱乐化叙事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本文简称《论述摘编》)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10月23日期间的讲话、文章、批示等4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首次公开发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习近平语) 《论述摘编》是统一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对反腐败工作规律的系统提炼、开展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和从严治党的政治宣言.本文由新闻话语的视野观其特质.新闻话语即新闻叙事产生的口语或文字、影像作品,其乃是一种再现事实的话语,在形态上是物质的报纸或电子传媒的一种文本,在观念上则是一定语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兰 《东南传播》2010,(8):9-11
民生新闻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生新闻产生的制度环境,从记者对自我身份的想象入手,指出民生新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了民生新闻背后所反映出的制度问题,以及媒体对自身定位的问题。文章最后认为,民生新闻要实现从"老百姓"话语向"公民"话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毛泽东新闻作品的论文很多,绝大多数都将毛泽东的新闻作品视为新闻写作的典范,对其进行传统修辞技巧的分析。其实,毛泽东新闻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新闻写作本身,而是应将其视为政治领袖通过公开媒体发声、进行广泛政治动员的话语实践。在媒体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这一话语类型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借鉴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的政治修辞理论,通过分析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的新闻评论文本,尝试总结出这一具有强大力量的系列新闻评论所采用的话语修辞方式。同时也说明,对于毛泽东新闻作品的研究完全有可能转换范式,进入到更加广阔的政治传播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贠琪 《新闻世界》2023,(5):90-94
本文将非虚构写作这一新闻实践置于宏观的时空情境中,借用元新闻话语理论,以新闻社会学研究的文化路径,对非虚构写作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考察,认为非虚构写作反映了新闻一以贯之的文学性和故事性传统。通过超越客观真实以及重塑公共价值,非虚构写作获得了其文体合法性与文化权威。非虚构写作的盛行,代表了社会转型危机、新闻职业危机,以及后现代危机下的新闻范式修补。  相似文献   

12.
曾杰 《新闻大学》2005,(2):84-86
本文就报纸版面形态的价值与功能作了界定与区分,认为自九十年代来,报纸刊型正走向多元和功能互渗时期,刷新了报纸的版面语言模式,加速了报纸的现代化进程,但也给当代报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报学需要对刊型进行区分,通过对专刊、副刊、新闻刊的价值与特点的重新认识与把握,实现报纸版面话语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一、传统刊型面临挑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报纸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报纸的专刊与副刊、专副刊与“正刊”新闻版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传统的文艺副刊的规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带来时代的变革,新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产物之一,标志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新媒体的发展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新闻行业相比较,新媒体在传播范围与传播效率以及互动性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报纸新闻传播这种传统新闻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扭转报纸新闻传播烦人颓势,从业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闻报纸与新媒体相结合的途径,力求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使报纸新闻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既要保留报纸新闻的传统优势,又要加以创新与时代接轨,从业者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逐渐地找到了报纸新闻新的发展思路,使报纸新闻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政治的中介化是近来媒体与政治关系研究的重点,但运用这个概念的学者多强调大众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技术和手段在政治传播领域中地位的变化,并未深入体察新闻话语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基于对相关概念的辨析,新闻话语形成的历史回顾,和国情咨文讲话媒体报道的个案分析,本文认为新闻话语的形成以及对政治话语的干预(主要体现为对政治的诠释)才是中介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且至今也是媒体对政治发挥影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已是纯新闻和传统的副刊无法承担的,于是便有了专刊。各种专刊有其独特的一面,它立足报纸的优势,吸收杂志的营养。和一般杂志相比,它更具有新闻性,而和报纸新闻版相比,则显得更集中、深刻、独到、实用,在篇幅运用、新闻深度、新闻文化含量等方面,可做更大的文章。报纸专刊的这一杂交优势决定了报纸专刊的基本特征:新、专、独、深、实。  相似文献   

16.
郭勇 《今传媒》2006,(8):44
传统的观点把体育新闻与时政要闻、社会新闻以及文化新闻作为晚报新闻的四大支柱。但随着传媒的日益发达,媒体定位的日渐精确,面对电视、网络的“外攻”和专业体育报纸的“内逼”,连全国性和省级综合性报纸的体育版都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那么,作为地市级晚报的体育新闻应当拿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宣布解除戒严、取消报禁,虽然让台湾新闻自由化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却也让地狭人稠的台湾报业产业从此进入了战国时代。透过报纸新闻的传播效果,可以达到监督政府施政、检讨公共政策执成效与针砭政治人物的多重目标。过,现在各家报纸为争取市场占有与生存发展,则渐渐受到来自广告主与读者的双重压,朝向议题与内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读喜爱的软性新闻比重,但却因此逐渐偏离了公众事务的报导,举凡重大社会事件、生活、八卦、绯闻、弊案新闻,都被报纸为优先处的重点新闻,使得以传统公共政策报导为主的政治新闻遭到排挤,再获得读者的青睐,影响了从事新闻采写的报纸记者的工作地位,以及自我价值和专业角色的认知,对新闻内容取向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记者专业角色的状况和影响记者的实务工作与新闻专业表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新闻窗》2014,(3):24-25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迅速,各类报纸的新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娱乐化。针对我国报纸娱乐化的问题,众说纷纭,毁誉各半。一些人认为报纸新闻的娱乐化是低俗化的表现,娱乐代替了文化,不利于报纸发挥其社会媒体的作用,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不能用政府工作话语替代新闻话语给政府官员、管理者知识分子和商界白领看什么? 文风的问题表面上体现在文字上, 在我们所阅读的每一个新闻文本上。但正如冰山在海面上所呈现的只是一角一样,其最为关键的原因还隐藏在文字的背后。这些原因,宏观来说,其中有政治的,文化的。微观来说,记者的政治意识、文化视野、专业能力、采访与编辑作风, 最后才是文字是不是流畅、洗练和干净, 是不是符合新闻的文本等问题。文风体现在我们这样的大报上情况是特殊的, 我在这里所说的,仅仅是记者的采访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报纸要增强服务性,这已经是报业的共识。如何提高服务性,很多报纸都做了有益的探讨。报纸是由一张张版面组成的,提高服务性首先要体现在版面的编排和设置上。笔者认为,在一版刊发重要的服务性新闻导读,将传统文艺副刊改为文化、旅游、健康、娱乐等内容的大副刊,是提高报纸服务性的两种有效途径。报纸的服务性,是靠刊登服务性新闻体现的。服务性新闻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