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敬威 《出版广角》2015,(9):86-87
书籍装帧设计贯穿书籍从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书籍从思想到具象化实物的实现过程.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基本的书籍开本、封面、字体、版面等很多方面,蕴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设计手法,对书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的书籍装帧设计存在明显的同类化现象,导致文化底蕴缺失.本文以书籍装帧设计的各个元素为讨论的基础,分析如何在重要的设计元素中体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跨平台出版的书籍设计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隽 《中国出版》2012,(23):36-38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交流文化的重要媒介,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与进化过程中,书籍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从"甲骨文"到"简策""卷轴""线装书",再到如今装订成册的现代书籍;制造书籍的基本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从造纸术到活字印刷术,再到如今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21世纪,人类延续千年的传统阅读习惯与快节奏、多媒体的数字时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数字书籍、纸质书籍和多媒体读物同时丰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幼儿书籍设计理念为研究对象,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分析幼儿的认知思维、智力、创造力、能力等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试从幼儿阅读兴趣、益智培养、美感教育、安全等方面指出幼儿书籍设计应遵循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书籍设计的思路与方向,并研究应用到幼儿书籍设计出版中.  相似文献   

4.
从事书籍设计工作多年,尤其近几年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我更多地在思考:书籍设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书籍设计在出版链上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设计的价值应体现在哪里,为什么我们需要书籍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偶有所得,便一一记下,随之形成了书籍设计新主张若干条,这也算是对自己思索的一次小结,望与业内朋友、设计同行交流互通,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书籍设计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做得更好?如何在国际书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何从得到认同到逐步受到青睐?吕敬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王芳 《今传媒》2013,(5):99-100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再简单地为了设计而设计,书籍被设计者从各个角度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即"书籍五感"。书籍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只要书籍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从书籍内容出发,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书籍设计追求美的境界。我国目前的书籍设计现状令人深感忧虑,存在过度装饰而缺乏内涵,过于简陋而缺乏美感,形式空泛而脱离内容等问题和走向。今后,书籍设计应向传统取经,善用汉字、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元素。同时,书籍设计需要克服浮躁之风,将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善用电脑,并跳出电脑;善用新材料、新工艺,与国际对接;从平面设计走向立体设计,创造真正符合美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上第一本书郭店楚简的发掘,到明清刻本小说的流行,再到民国时期鲁迅等大家亲自参与到书籍设计中,以及如今书籍设计被当做一个独立的设计门类存在。书籍设计可以说走过了一条长达千年的漫长道路。每一代的书籍设计人都默默地在书出版的背后,做着裁衣纳线的工作,很少有人能如数家珍般道出他们的名字,但大家对他们的作品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9.
基于保护儿童视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需求,儿童书籍并未受到数字媒体阅读的大幅度冲击.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儿童书籍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儿童书籍的现状,发现中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儿童书籍的整体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从五感入手,增强书籍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书籍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具备多种维度的美。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书籍的文质、技艺、时空、互动、生态、气韵、意境之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从更立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从市场中精选成功案例,从书籍的出版要求、书籍类别、设计思路、装帧手法、印刷选材、印制工艺、印制流程、成本控制等节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创作思路与印制工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刚 《编辑之友》2010,(11):83-84
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的印刷及装订上.凡是一本好看的书,其以上三者的关系一定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由此可见,设计、材料和印装的完美结合,是书籍之美的三大重要构成因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刘运来 《新闻爱好者》2011,(18):143-144
当前,随着图书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图书营销战略的研究上来。作为图书制作重要的一环,书籍设计承担着传达书籍内涵信息、促进销售、方便陈列等重要功能,其在营销战略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书籍设计师怎样正确理解图书营销?在图书营销的大环境下,不仅要关注书籍内容信息的传达,关注读者以及书籍美的呈现,同时要关注营销理论,在双重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概念一直应用在传统建筑及空间设计的领域中。本文提出在书籍设计中公共空间营造的概念,它已成为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一个必要特性的体现。文章从概念的提出、公共空间的特性、公共空间的构成以及公共空间的营造等方面,对书籍设计中的公共空间作了阐述,分析了公共空间概念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建筑与书籍的同一关系,并从设计观念、表现形式和设计目标等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内在契合性,并重点论述了现代书籍的设计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更多观念上的启示和方法上的借鉴,目的是探寻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幼儿书籍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的阅读兴趣,还可启迪幼儿的智慧,形成美的体验和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文章主要以幼儿书籍形态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从幼儿书籍的形态、封面、内页、色彩、材质等各形态构成要素,探讨幼儿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近几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设计师们从单一的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在观念上是极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护封的组成部分从它的折痕来分有前封、书脊、后封、前勒口、后勒口。通常设计师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前封和书脊上,因为书籍在书架上是平放或立着的,我们看见的只有这两个面。但是,读者总是要把书拿在手里,并转变它的方向。如果我们把设计引申到后封上去,这种引申又不影响前封、书脊和后封各个部分的独立和完整,那么,就可能产生一个气派更大和效果更强烈的护封。护封是从属于书籍的,是反映书籍的内容、性质和精神的,离开了书籍,就谈不上护封设计。因此,它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文化性质,能体现书籍精神,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思。构思…  相似文献   

19.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20.
一本设计精良的书籍除了表现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要在使用上翻阅轻松,阅读流畅,从审美的各个方面愉悦读者的视觉和触觉。在过去一些狭隘的设计理念中,认为书籍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只是封面而已,而对于书籍设计组成部分之一的翻阅设计却成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之所以进行翻阅设计是为了一本书能够秩序流畅地被阅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