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档案》2005,(6):58
为更新“齐鲁名人档案展”,2005年上半年,山东省档案局(馆)向山东籍或在山东工作过的国家领导人致信,表达征集领导人资料的愿望。信发出不久,首先收到了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题字的《李肇星诗选》,从诗集中表露了外交官鲜为人知的诗人才情。李肇星,1940年10月出生,山东省胶南市人。1959年高考时,李肇星没有如愿进入一心向往的北大中文系就读,“意外”地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成就了他今天的职业外交家之路。对于这个结果,无论是他的中学老师还是大学同学,都直呼“没想到”,在他们看来,从事文学工作才应该是李肇星最可能的选择。从事外交…  相似文献   

2.
用时下的话说,我是王洛宾先生(按我母校北京大学的“方言”,“先生”在这里的意思是“老师”)的“粉丝”,这要从1956年在山东胶南上高中第一次听到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算起。  相似文献   

3.
乡愁诗人     
《出版史料》2004,(1):69-69
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自己说:“我当然也是最广义最高义的中国诗人。”他在1972年写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3,(8):120-121
<正>在欣赏精彩的咏花诗词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诗词像花一样美丽动人,因为诗人们能用“诗家语”写出诗人眼中之花。而在欣赏诗词里的花的时候,我们也会产生感恩之情,因为那些花是天公的馈赠,是大自然的大手笔。本书通过咏花诗句,带领读者感受花和诗词的美丽隽永,深入体会诗词就是花、花就是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在论著《飨宴》里,曾就诗歌发表这样的见解:“诗不是别的,只是按照音乐的道理去安排的词章虚构。”因此,但丁以为,诗歌是不能翻译的。文艺理论批评大家克罗齐,也持类似的观点。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则发表了这样精彩而绝妙的见解,他说:“什么是诗?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这么说来,我们不能不承认,诗是最难获得广泛传播的文学品种。同时,我们又不由得想起清朝诗人袁枚,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诗如鼓琴,声声见心。”(《续诗品·斋心》)而英国诗人拜伦则说道:“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  相似文献   

6.
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应邀参加庆贺友人家老太太八十大寿的宴会。宴前,客人们纷纷题诗赠句,给老太太祝福贺寿,个个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之类常见常听的客套话。最后轮到这位诗人了,他提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顿时大惊失色,诗人见状立即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此时,亲朋好友们又转怒为喜了,诗人思考片刻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成贼”老太婆的儿孙们看  相似文献   

7.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4,(2):46-46
正@乐游上海:上海话,俗称沪语,上海闲话。依照古调类在今各口音中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而其内部则更可分为老、中、新三派。其中老派上海话为部分1920前后出生、土生土长的老者使用,以旧上海县城的口音为代表,老上海称之为"城里闲话"。@看历史:19岁的吴采桑,早上听母亲的吩咐去鼓浪屿买保心安膏和花生油。下午却来不及坐上返回金门的最后一班船,他回不去了。"有人去对岸打个  相似文献   

8.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外交部长李肇星3月5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前后,都是一路小跑,但他还是没有突出“记者重围”。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李肇星三次将记者问得哑口无言。“你读过三个联合公报吗?”李肇星每向前移动一步,都要有20余人同时配合,当被问及台方宣布“废统  相似文献   

9.
(一) 在戈宝权的书房里,他拿出了《六月在顿河》和《英雄的斯大林城》两本书给我们看。书已经显得古旧了,可是封面上套红的题字,刚劲有力,还很新鲜。笔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是周恩来同志1942年在重庆红岩住所二楼房间里题写的”,戈宝权带着浓重的苏北口音说,“可惜题字的原件没有能保存下来,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制版的条件,题字是贴在木板上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往事     
《新闻界》1997,(1)
往事“你愿意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吗?”一个穿土黄色土布军服、四十来岁的老八路操着山东口音微笑着问我。时间是1949年8月中旬。地点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光华分部的一间平房里。“愿意。”我回答:“可我不知道怎样参加法。”这年我十九岁。才从高中毕业,不懂事。...  相似文献   

11.
戈宝权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于他大多数读者大概是不会陌生的,因为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翻译的俄国诗人普希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致恰阿达耶夫》、《致西伯利亚囚徒》以及童话故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杨雨 《中国广播》2004,(7):54-5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文庙旧书市,不意发现李肇星的散文集《远行的诗情》,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我国现任外交部部长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母亲没文化,却满心希望我们家能出个文化人。母亲以为,有文化的人毕竟不同凡响,识文断字,能写会算,那是很了不起的。母亲时常说:“你看,阿新多有文化,你要是能读到他那么多的书就好了,”阿新是生产队里的出纳。平时兼做各户红白喜事的“先生”,春节时还会给各家写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5-126
22年前,美国文坛痛失顶尖短篇小说家雷蒙·卡佛。他曾预言:“我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期望值很低。在这个国家里,选择当一个短篇小说家或一个诗人,基本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阴影里,不会有人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一、“谋杀”诗人刚刚在散文集里读到一篇回顾美满婚姻的妙文,是台湾名诗人痖弦先生和夫人桥桥合写的。痖弦早年写出气象万千的长诗《深渊》,和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短诗,在台湾新诗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中年以后,痖弦先生搁下了诗笔,成为诗坛一大憾事。其因由,在本文中,他引了巴尔札克的名言:“幸福杀害一切诗人。”并以“被害者”自命。就是说,作为诗人,他是被幸福的婚姻“谋杀”了。虽然他受宠若惊地声言:“没有任何的辞章能与生活甚至生命的本身相抗衡;有时候,‘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这般自慰自解,诚然圆通。另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童话诗人”顾城,他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曾经很享了阵子“齐人之福”,却困在三角里头出不来,终于精神崩溃,拿斧头杀掉妻子,然后上吊。只是,如果诗人和幸福,永远不能并存,此说若成定理,于诗人于诗,都糟透了。诗人  相似文献   

17.
宋初诗人陈亚,性情滑稽,善作药名诗。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又《赠乞雨自曝僧》云:“不雨若令过半夏,定应(日煞)作胡芦巴。”又咏《上元夜游人》云:“但看车前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又《咏白发》云:“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同时代诗人蔡襄嘲笑他说:“陈亚有心终是恶”,他应声答道:“蔡襄除口便成衰。”  相似文献   

18.
贾亦凡 《新闻记者》2001,(11):16-21
当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之际 ,美国方言学会于2000年1月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 :“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 ,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或许不知 ,“她”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自己的地位 ,而“她”进入汉语字典则更晚。古代汉语中没有“她”字而只有“他”字 ,中文的“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刘半农19…  相似文献   

19.
乡情、母爱是诗集《红地毯》的主叹调。诗人离开乡村来到都市里生活了多年,都市里日常所见的普通事物、场景,本来是远离乡村的,却总能引发出诗人深挚而独特的乡情。走在客厅里的红地毯上,一般人大概只感到舒适、美观、阔气,诗人却想着地毯“从何而来”,想到羊、草和土地,进而慨叹:“有些脚步/为什么要与地隔开”(《红地毯》)。诗  相似文献   

20.
一 讲完“为什么贴身穿的衣服最好是白色?”,“知识加油站”里,一位年轻母亲在回答儿子的提问:“即使是白色和浅色的衣服,在第一次贴身穿之前也要用清水漂洗一下才好,因为在衣料、衣服的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全都是清洁的。”听着这温馨的话语,仿佛看见那位母亲正在洗刚给儿子买回的几件衣服。 这是一套你能感受到人文关怀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