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立德树人"具有承古继今的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教育规律的精辟概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德"的培育,形成了"忠孝仁义"等德育内容,并将"德"看成是人才必备的素养。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继承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中心内容、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引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德育思想。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我们应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大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指针。要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其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双向的德育养成活动。要做人,先立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了"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提出立德树人的现实途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服务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推动理论引领、增强文化宣传、重视实践养成几个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立德树人"作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尤为重大。基于多年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实践,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及实践范畴内涵,从重要现实意义等不同角度,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方式过程任务面对的新挑战,试图重新审视"立德树人"视阈下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这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从"立德""树人"历史源义、当代新义以及二者关系,阐明了立德树人的内涵,据此内涵界定分析得出了学生工作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五个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生命价值观以及培育学生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要求,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是把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设计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对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都至关重要。正确理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立德树人与我们长期坚持的教书育人在根本含义上是高度一致的,但现阶段如此强调,是因为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与要求。当前,我们落实立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厘清"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德育的支撑体系,促进德育各项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化,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范生,为国家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师范精神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师范精神的内涵变化及当代发展困境,接着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精神的当代内涵,最后提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主要教育载体。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引导下,需要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品行和道德引导的支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展开立德树人教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探讨,解析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教育任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革新策略,希望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品德素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学生观念更淡薄、教学难度更大、现实意义更深远等特殊性。目前,"基础"课作为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的"支柱"性课程,其教学实效性堪忧。要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一是要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大师资配套,切实夯实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师资硬件;三是要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四是要改革"基础"课考核方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成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部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模式仍然是学生日常表现和期末考试试卷两部分组成。这种考试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实际掌握和灵活运用。课题组根据考试改革的有关信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河北某高校的200名"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数据,制订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教学工作的新问题,教师应该知难而进,切实地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愉快教育及其理论基础的分析入手,指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倡导愉快教育的现实理由和教学理念,最后着重探析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倡导愉快教育的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修齐治平”理论是儒家入门教材《大学》的核心,也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体系进行道德教育和践履的理论体系,对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研究“修齐治平”的传统教育理论,对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求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虚拟实训基地(车间)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与学习领域开发、教学模式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理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标题二“社会公德”为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及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引用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要求,强调学前教育学生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在道德修养方面“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与陶行知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德育论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以2005—2011年间的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1153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总体规模较小,作者合作程度不高,论文发表期刊比较分散,论文质量不高,大多数论文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轻教学目标、学科建设,另外该研究领域的基金资助比例也偏少。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高校自身,在教学科研立项和资金资助等方面应给予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