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塑造正确的英语学习心理。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学都是十分有益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给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必胜信心。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要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训练口语的兴趣 英语口语训练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他们怕自己说错而被人笑话,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训练口语的兴趣 英语口语训练的最大拦路虎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他们怕自己说错而被人笑话,因此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教师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大声说英语。突破不敢开口、害怕丢脸的心理障碍是练习口语的第一步。有人说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脸皮厚"、敢说,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敢于说英语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即使你的发言中很多错误也是好事情,因为犯错越多进步越大,越不怕犯错心理素质越好,久而久之脸皮越来越‘厚’,英语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5.
口头表达能力是人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对加强个体间的信息情感交流,调节身心状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山区学生受居住分散,集体活动较少等因素影响,大多不善交际,尤其是要他们在公众场合讲话,更是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因此,山区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发言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敢于说。山区孩子所以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主要有三怕:怕老师,怕人多,怕异性。这种心理障碍不消除,就会形成一个“怕讲一不讲一更怕讲”的恶性循环。要消除这种普遍的恐惧心理,最好是让每个…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为此,教师不但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排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对学生口语实践中出现的小错误,不要抓住不放,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5~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要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简单的造句开始,从三、五句的小对话、小作文开始,要鼓励他们敢开口,敢动笔,要写一句争取对一句,让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快乐。练习写作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运用的过程,要从学习英语开始,就多记一些重点词汇、典型句式、精彩段落,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样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加知识储备,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给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说、写结合,边学边练,从仿写到自由发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帮助学生养成踏实写作的良好习惯,初中三年不间断坚持训练,不断加大难度,争取一年上一个台阶。在练习中要注意不同年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海霞 《甘肃教育》2002,(11):15-15
小学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都有一种心理:怕。怕什么?怕写不好让老师笑话,怕老师批评,怕老师说自己笨,也怕同学嘲笑。这一怕,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反来复去的掂量、犹豫,文章自然就“难产”了。要解除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把思想放开,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二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胡编、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依赖心理、应付心理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要求有难度,写作内容不丰富,训练方法不灵活及写作评价缺少鼓励。要消除小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首先要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教师要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第三,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授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把写作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写作中可以自由发挥与想象,激发内心的写作灵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化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写出特色新颖、独具一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 练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5~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要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渎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消除心理障碍,营造和谐氛围1.师生关系平等。教师要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理解、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差异,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有自卑心理的学生。2.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悦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的见解与教师的意见相左甚至错误,也应避免简单、生硬的否定、指责或训斥。二、发挥主体作用,激发探究意识1.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和…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现就如何优化课堂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教态亲切,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和教师的第一直觉是教师的教态。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言谈举止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总是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这是链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纽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感情,教师有一种关爱鼓励的心态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学生在排除心理障碍的同时,便能自觉地接受他们的老师和自觉地热爱他们的老师所教的学科。例如:  相似文献   

15.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令他们感到十分头疼的麻烦事。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想,在新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做到自主创新、感情真挚、新颖活泼,带领他们走进作文这片"乐园"之中。一、我的作文我做主,自主!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习作的契机,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作文,不受制于外部干扰,做到"我的作文我做主"。同时,教师也要  相似文献   

16.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起飞的开始.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教师,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就越聚越多,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就越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评估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试卷评析课就是在教师认真批阅和分析试卷后针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的反馈。成功的试卷评析课能起到总结经验 ,纠正错误 ,查漏补缺 ,综合提高的作用。本文结合初中物理的有关情况 ,谈一点上好试卷评析课的粗浅看法。1 重在表扬鼓励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考试成绩是十分重视的。优良的成绩能使他们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 ;而较差的成绩往往使一些学生萎靡不振 ,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 ,评析课上教师要正确引导 ,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要表扬、要鼓励 ,介绍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踏实求知的事迹 ,勉励…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发问的现状令人担忧。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发问意识,教师缺少发问设计,课堂缺少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发问,一要把发问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二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三要鼓励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厌学、恐惧、过度兴奋等几种心理障碍,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克服,以使体育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中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实际上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涉及到与语言有关的许多方面,诸如语境、思维、心理素质等等,其中尤其是心理素质和口语交际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他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