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玉 《今日教育》2023,(11):49-51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明高中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以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相似文献   

2.
陈柏成 《教育导刊》2007,(12):52-54
在省、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学指导与管理,学校有效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形成了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化龙模式”。“化龙模式”的特点是:从“思想力、策划力、执行力、评价力、影响力”五个维度,对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进行非线性规划;通过“五力”并用,促进全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发展,积淀了学校文化,形成了“学校文化节”.生成了“活动教育文化场”。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基于活动学习课程开发的理论源于教育哲学上的两种思想对抗,其课程的核心框架由“实践学习”、“实践教学法”两大理论构成,其特点是突出实践的操作性。经过2005年以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哈佛大学在社会和自然领域开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学习课程,经相关组织的评估,其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活动学习课程的开发为学习化课程理论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践范例,促进了学习化课程的建构和发展,对我国大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基于当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采用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设计内容化的教学策略,构建“角色模拟型”和“情境引导型”课堂,设计“活动序列化”和“活动内容化”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学内容与讨论议题设计贴近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议题情境。  相似文献   

5.
奉行“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和“读好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做到“墙壁处处皆学问、一墙一砖总关情”,我校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形成了“四化”特色:空间布局创意化、内容选择校本化、活动方式专题化和教育策略课程化。  相似文献   

6.
李金杰 《教师》2010,(4):49-50
通过课程化方法,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4+1”课程体系,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实践教学地位不明、机制不畅、活动散乱等诸多现实问题;课程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大实践观”原则、平台互通原则、相对独立原则。实践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类掣和名称、开课方案、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成果形式、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出台,注重以实践视角反观课程理论与课程制度,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和“课程内容活动化”的实践策略,既是课程实践从文本讲授中突围的重要探索,也是支撑“完整的人”自我生长的学理诉求。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探讨研究活动主题的开发及原则,关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过程,特别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关键行为表现,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导向作用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兰州市教育局提出“134”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鼓励各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和特色,“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之中”,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层级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了一批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补充的特色课程,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以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晰思政课育人政治化、思想化、素养化、活动化、生活化“五化”策略,认清政治化是基因、思想化是灵魂、素养化是核心、活动化是载体、生活化是根基,能够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提高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为学生发展引路领航,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深化课程改革、培育核心素养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化学”教学思想的实践意义,从“四个层次”的学习深度、知识境脉的文化广度、文化实践的活动强度三个维度探讨了“文化化学”的实践样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创造有文化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1.
“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的课程理念与学科定位,其实现需要通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和实践来支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活动设计可以从“有什么用”“怎么使用”“谁来使用”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和理解,以此构成了“活动—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维度)、“活动—情境—议题”(实践维度)、“活动—学生—教师”(主体维度)三个层面的活动设计思路。以活动设计的这三个维度为指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态的转变,从而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的教科书呈现与教学落实上确立起行动共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化学”教学思想是深化课程改革、培育核心素养、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基于这一思想的“四层四环”育人模式能为学科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提供清晰的实践路径。“文化化学”教学思想可以达成“四个层次”的学习深度、呈现知识境脉的文化广度、彰显文化实践的活动强度,使教师教学走向思想与行动上的双重自觉,进而创造有文化的生命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吴国良 《海南教育》2014,(22):76-77
近年来,我校课程改革坚持务实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开发和利用太湖文化课程资源,努力构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不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扎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定位实施理念,突出课程建设的核心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从思想上真正做到“四个克服,三个注重”:一是克服校本课程的附庸化,要凸显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有效利用这一教育平台,需要以课程化方式开展活动,明确相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享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等,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课程化学习与思政教育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新《课程计划》颁布以来,伴随着日渐成熟的活动课程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注入生机的同时,有关活动课程理论自身的困惑与分歧也愈益显露,并且再次令众多实践者不知何从。诸如,活动课程是否是“课外活动‘课程化’”?“学科活动”是活动课程吗?活动课程就是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是否是一回事?这些问题在近期发表的有关论著及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应该说争议本身是一件好事,没有争议的学术是死亡的学术。因此本文不就争议本身展开讨论,而对争议最为明显的“课外活动‘课程化’”问题尽可能客观地作些分析,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09,(12):F0002-F0002
近年来,我校结合首都教育特点,以“科研治学、科技导学、创新发展”办学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德育目标人本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实践生活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工作系列化、德育方法科学化”为德育工作整体思路,以培养品格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多年探索:构建生态教学课程资源,探究“2P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生态多元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细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土壤”,适性扬才为了高效实施国家课程,我们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师生特点及时政热点,将活动内容课程化。  相似文献   

18.
实施“人本化”教学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根据该讲话精神,明确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本化”教学意义,分析“人本化”教学实施困境,提出科学谋划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等措施,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也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89年9月起我校进行了“语文活动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单项课题研究。1997年9月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计划,我们在原来单项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活动课程体系及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实验课题。一、实验目的构建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操作体系;发挥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优势,探索农村小学活动课程开设的一般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生动主动地得到发展,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育思想,构建活动教学模式,并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活动教育思想,让整个学校教育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