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系"一词看似潇洒豁达,实则是青年学生信仰缺失、心理动力缺乏,面对巨大生存焦虑的防御性表现。"佛系"现象的爆红,既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又有心理需求缺失等复杂的个体心理因素。对"佛系青年"的关怀和引导,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对"佛系"话语的重新释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积极心理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佛系”现象曾在社会和网络空间引起巨大反响,进入校园后作为一种文化“标签”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取向,时至今日仍驱之不散。它使大学生群体出现奋斗精神弱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勤俭学风、创新意识和奉献动力的缺乏。以培养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旨归,解读“佛系”现象生成的内在机理,为消除和克服大学生“佛系”心态提供可行方案,进而使之形成信仰坚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佛系"文化在网络的泛滥,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的追捧,"佛系青年"大学生现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了解"佛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其形成因素,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佛系青年"大学生在当前高校越来越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从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强化、网络监管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等方面做好对"佛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5.
“佛系”是时下一个高频词,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佛系”现象。从符号互动理论来看,“佛系”现象是“佛系青年”表征身份的一种符号,逐渐形成新的社会认同感;从“镜中我”理论和标签理论来看,当某些人被贴上“佛系”标签时,他们的自我认知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产生了“自我实现预言”;“佛系青年”更多地是对自身内在的关注,而非对宏观社会结构的改变,投射了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某些精神侧面。另外,“佛系”非佛教,“佛系”与佛教信仰无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如何有效地加强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佛系青年"文化现象日渐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和热点,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探索与反思。通过阐释"佛系青年"文化现象之表征,深刻探究"佛系青年"文化现象之生成逻辑,提出我们需要辩证地理解该文化现象,珍惜行进中的中国,放飞青春梦想,辨证看待"慢就业"。  相似文献   

9.
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神生活、人格培养、健康成长。在当前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更显重要。研究和探索大学生信仰生成规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佛系"现象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对近千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对"佛系"现象的认知存在理解较为多元、情感倾向较为认同、意识到价值观会受"佛系"观念影响却不希望被引导等特点,这些特点及表现与大学生群体外界发展与压力并存,内在价值观尚未成型等因素息息相关。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视角,最后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力育人、筑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之根,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引领作用、凝聚青年学子思想文化之魂,关注大学生不同阶段特点需求、夯实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之基等方面提出了"佛系"大学生的价值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当代青年需要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压力。同时,新媒体生态解构着人们的理想和追求,部分青年在"去中心化"的媒介传播中将自我抽离和重塑,以"佛系"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搜集和整理佛系青年典型表现,从亚文化传播逻辑视角,对佛系青年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从多个层面给出佛系青年的价值引导策略,意在避免其产生偏激情绪与偏颇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与共生的文化形势对我国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威胁。当前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文化信仰缺失或偏移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华文化信仰的主流地位岌岌可危。如何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并树立正确的文化信仰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边境民族传统宗教惯性的影响、高校信仰教育缺乏,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与尊重以及信仰生成性思维方式的缺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云南边境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有一定比例,并具有以下特点:宗教信仰呈多元化;宗教信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信仰宗教大学生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宗教信仰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创新信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扬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等,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培育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何挺颖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经历了启蒙、肇始、转型、升华四个阶段。早期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和教育的促进是其演变的动力,中学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是其演变方向,民族解放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其演变的关键。何挺颖爱国思想在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怀、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当前,随着中国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国际化,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主流信仰模糊化、边缘化,功利化、世俗化等不同情况的危机.从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多种形成原因出发,分析研究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手段及对策,引导大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清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前提。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理性精神.包括独立、自省和宽容三个部分。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深入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独立明智的判断力: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学生超越文化、信仰、种族等界限的道德准则和国际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信仰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对于信仰教育效果的强弱至关重要,课题组选取天津市高校教育者群体为研究个案,探索信仰教育主体能动性与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现实困境之间的相关性。调查发现信仰教育主体对大学生的印象、自我印象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佛系青年"是当代的网红词汇,指的是用淡然处世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的青年群体,他们具有无欲无求、淡然不走心、消极应对等特征。"佛系青年"产生的原因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受价值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青年人自身心理等。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这类青年的帮扶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追本溯源,寻找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契合点,这是逻辑起点。其次,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规律,实现逻辑构建。最后,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宣传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颂扬红色英模的光辉形象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车丽金 《师道》2023,(7):15-16
<正>一、“佛系教师”专业成长概述“佛系”一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日本杂志中,提法为“佛系男子”。所谓“佛系”指的是一种看淡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2017年,佛系文化在中国网络上走红,随即派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少女”“佛系教师”等一系列词语。关于“佛系教师”,罗刚淮认为“他们往往以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形象面世,但这些人实际上没有那么超脱,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集体和工作都漠不关心,只追求自身的闲适自在。”杨习超指出“这类人崇尚与世无争、云淡风轻、平静超脱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传统所提倡的奋进、拼搏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本质上反映出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逐渐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甚至透露出他们自我、漠然、狭隘的消极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佛系教师”是指采取无所谓、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等“佛系”态度对待教育工作,缺乏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类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