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高校校园学校基础体育设施满足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程度、师生校园体育文化开展情况及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三方面对衢州学院里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就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谈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内涵、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软环境具有心理、激励、价值,辐射、教育的功能,和谐校园软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支持体现在文化环境、朋辈环境、互动环境和信息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丁瑜瑾 《时代教育》2010,(6):239-239
对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及创建和谐校园进行了论述,认为依法治校应健全制度建设运用规章制度制约教师的行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开展各种丰富活动来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实现以德治教、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既往校园欺凌防治研究,将欺凌事件产生与发展归因于欺凌者或受害者具备特定性格特征,从而给出以老师、家长等成年人作为治理主体和针对性矫治欺凌者与受害者性格特征的策略,事实证明,治理效果不彰。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行为是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应从群体交往互动的社会层面重新解读校园欺凌,相应地,校园欺凌的治理要着重改变其他同龄旁观者对待欺凌的态度,并将学生视为欺凌治理的重要主体。校园欺凌旁观者包括四种类型,其中,受害防御者在干预欺凌发生、影响欺凌走向与消减欺凌损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其他类型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影响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的因素包括学校、班级反对欺凌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受害防御者及其责任的明确程度,旁观者的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程度。据此,可通过组建圆桌会议、成立欺凌处理小组、开发反欺凌模拟游戏等方式促进旁观者积极干预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5.
校园治安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互关联,且是学校育人环境的有机构成要素,依此思路进行相关行为改进,有利于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治安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并把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精力吸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从而保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达不到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自主校园为抓手,积极稳步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突出了师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校教育的人内涵,激发了开拓创新的活力,提升了教育教学的品位,使我校教育事业得以持续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校园欺凌”的涵义模棱两可、逻辑不明,有必要进行批判性“清思”。文章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校园欺凌”含义的追问、复杂而多样化存在形式的澄明及其根源的揭示,洞悉其背后的本真。“校园欺凌”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同样存在于教师与教师之间,且超越了有限的校园物理空间;“校园欺凌”不仅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病症、社会有机体的疾患,更是典型地投射出社会制度层面的“短板”,是人的发展不完满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孪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孪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数字孪生校园是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它具备虚实交互、数据驱动、动态可视、开放参与、以人为本等典型特征。数字孪生校园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感知、三维实景、多源数据、柔性仿真等技术。可以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能力层、服务应用层和实时交互层5个方面对数字孪生校园进行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文化的视角认识、把握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文化冲突导致人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质疑,影响建设进程;学校教育文化整合可以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的新型学校教育文化。忽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将难以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加拿大频发的校园欺凌问题引发社会、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为防治校园欺凌,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教育部、学校、监护人乃至社区的责任,通过多年的干预和治理,省政府分配权责、学校全纳支持以及社区的协同共进,校园欺凌防治成效斐然。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系统的治理方略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是其防治校园欺凌的主要经验。给予我国的启示:应推进立法,建立系统的反欺凌政策体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营造全纳校园环境;构建反欺凌共同体,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位于逶迤磅礴、秀美壮丽的慕田峪长城脚下,是一所具有浓郁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农村小学。学校树立“稳定、质量、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信息化校园,学习型校园、人文化校园、全面构建现代化学校”为办学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教育、书画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言诚 《内蒙古教育》2003,(10):39-40
一、调查资料1991年6月末某地连降三天大雨,30日下午开始转晴,然而,就在几经检查未发现问题的情况下,7月1日凌晨1时40分某中心校一栋始建于1974年的五间两层干打垒楼房南端突然坍塌,致使住宿在二楼的8名女生当即死亡,4名受伤。死亡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这次特大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自然灾害固然是原因之一,而多年隐患不除却是重要成因。经专门机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测试发现,该校舍建筑质量本来就有一定隐患,加上连日大雨,墙脚被水浸蚀,失去粘力,造成突然坍塌,鉴定结论为“隐性危房”。2001年3月7日下午2时,…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外图书室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学校图书室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在地区关于图书室"建、管、配、用"的一些典型做法,提出如何管理好农村基层学校图书室,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为基层学校图书室建设管理运用找寻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立足农村实际,让爱阅读、常阅读、勤阅读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在鱼米之乡的靖江乡村,有一所斜桥中学。校园紧邻着一望无际的田野,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都要惊起田野上休憩的鸟儿。有一位临窗苦读的少年望着群飞的小鸟消失在天边,开始幢憬着有一天能走过这片田野去远方,幢憬着更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存续的客观性、多元的系统性与明确的规范性、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具有导向与启智、育德、激励、约束和美育与使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建立防治欺凌长效机制、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优化防治欺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校园欺凌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我国校园足球研究现状的考察和理性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索,为促进校园足球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当前校园足球研究主要聚焦点于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体系、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幼儿足球和足球学院建设等方面.校园足球研究的擎领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