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搞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而工业化程度又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迫切心愿。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在我们向着“四个现代化”目标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研究毛泽东对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轨迹,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12,(11):16-1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崇高目标.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探索一条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特点对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一个基本事实毛泽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者和领头人的毛泽东,其毕生的使命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和中两文化交汇、冲突的大背景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寻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他不仅带领我们胜利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由此成功地选择了社会主义;而且还带领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体道路和模式进行了艰苦卓著的探索,奠定了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毛泽东建国以来陷入的种种悲剧或错误,都跟这个伟大的探索直接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这些探索是中国人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特色,包括主题、核心内容、基本原则以及最有价值的成果。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没有失误。即使是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难以避免失误甚至犯错误,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进行了积极探索,体现为历史、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统一。历史维度上,毛泽东对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决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作出精准判断;实践维度上,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作出系统规划,形成了以工业现代化为核心、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科技文化现代化为智力支持、国防现代化为重要保障的总布局;价值维度上,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分步走战略等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路径、整体目标、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的探索与选择,开启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对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现代化必须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的自身现代化。今天重温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现代化的构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一套极富创新性的现代化构想,雄辩地证明通过革命化走向现代化是把近代中国真正引上现代化道路的唯一途径。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索,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的原始源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化思想是鲁迅贯彻始终的思想主线。他以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为背景内审外察,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和方法;他紧紧抓住“国民性”这个“根基”问题,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性格的主张;他本着深邃、冷静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中国进步之路、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责任感的培植有其重要价值,转型期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征堪忧,高等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植,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多做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是目标、方向和途径、动力的统一;是在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中向前进的;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共处中向前发展的;体现了大胆探索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我国现代化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使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化”,形成了著名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通过积极而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且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改造的路径选择、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构想等等。毛泽东这一构想的巨大成功,及其为中国社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人系统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应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战略的视角探究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由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论构成,系统地解决了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发展道路论,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发展目标论,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发展动力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最终动力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