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与音律的运用看清真词的审美取向潘裕民享有“集大成”之誉的周邦彦,其词作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并被南宋及后世婉约词人视为最高典范。对周邦彦在意境创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曾在《周邦彦词的美学特征》(《安庆师院学报》1993年...  相似文献   

3.
陈与义(109—1138),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行世。“在南北宋之交,也许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诗人”。陈与义虽然主要以诗著称,但所作《无住词》一卷十八首,前人评价也较高。杨慎说他“词亦佳,语意绝,笔力排。识者谓可摩坡仙之垒,非溢美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云“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集婉约大成的重要词人,其集大成主要在艺术上。他在吸取温、柳、秦、苏等优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有词风。通过具体词作的比较,分析清真词是如何继承发展温、柳、秦、苏等人的长处,成为一个集大成词人的。  相似文献   

5.
王燕 《现代语文》2008,(9):120-1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学家。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并称“李、杜、韩、苏”;词方面,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苏黄米蔡”;绘画方面,擅长画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将。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7.
<正> 在词之发展史上,周邦彦“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被誉为“词家正宗”和“集大成者”。他除了在语言、结构、笔法、音律等方面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之外,还在不断地探求新的艺术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富有鲜明个性和无穷艺术魅力的美学风貌。下面,就对周邦彦词的一些主要美学持征,分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梦窗词的艺术个性试探杨柏岭梦窗词历时七百余年,人们视之如迷宫。前人对它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南宋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言也。”①而张炎却说:”梦窗如七宝搂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②时至清代中期,常州...  相似文献   

9.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10.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仇恨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试选取《相见欢》一首略加解说。  相似文献   

12.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活跃在北宋仁宗时期的著名词人之一。尽管历史上不断有人贬抑他的作品,讥其俚谷、艳冶、格调不高,但是柳词千百年来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宋代就有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之说,足见他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由于柳永仕途坎坷,只好奉旨“且去浅斟低唱”(吴曾《能改斋漫录》)。因此他成了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的《乐章集》是第一部文人词专集。他专意作词,在词的体制、内容、风格诸方面均有所突破。前人论词,十分强调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他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理想和“以俗为美”的审美意向,从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4.
贺铸词的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善用比兴手法,借绮丽之辞抒发胸中的闲愁;(二)在字句方面精心锤炼,仔细推敲,形成了旖旎婉媚的词风;(三)虚心学习先辈,巧妙地引用前人语句。贺铸在北宋词坛上虽不及苏轼、柳永、周邦彦影响大,但他的词风自成一格,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古人谓作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即“摹拟”、“借用”。所谓“偷其字”,即借用前人作品中的佳句,以彼之瓶装己之酒;或变换前人佳句一二词语,使文句面目意境更新更美。如北宋早期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出名的宋祁,时称“小宋”,有一次,经过繁台街,路上和宫中内眷的车子相遇,忽然在一辆车上,有人拉开车帘喊了一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北宋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北宋婉约词有着蕴藉含蓄的词情,文入画派有着“迥出天机”、“参乎造化”的写意风格,词与绘画在文人士大夫的抒情中有着共通的艺术精神。从色彩描绘、时空意识、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等方面探讨了绘画美学思想对北宋婉约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咏物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渐成风气。北宋中叶,苏轼对咏物词的境界作大力拓展。使其日渐盛行,且延续了有宋一代。咏物词艺术日臻完美,大体上有单纯赋物之词、比兴词、“有寄托”词、“无寄托”词四种境界之分。当中“无寄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高超的抒情艺术的综合体现,达到了最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