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情报学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梁战平研究员应邀出席了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作为一名老科技情报工作者,聆听了青年科学家们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学科创新与发展”主题展开的学术交流后,备感喜悦和欣慰。特撰写此文,就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创新型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学教育等关于情报学学科创新和发展的话题发表看法。——编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6年12月26-28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围绕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创新性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学教育创新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6年12月26~28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以"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围绕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创新性情报学人才培养、情报学教育创新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文对此次会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7日至29日,经中国科协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主办,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26次活动在哈尔滨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执行主席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纲博士、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马海群博士、中信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新民博士共同担任。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信所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情报学青年专家20多人参加了论坛。近10名我国情报学界知名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科技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28日至30日,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150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五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论坛"将于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将在前四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努力搭建一个全国情报学博士生积极参与和响应的、国际化的、开放的情报学交流平台,推进全国的青年学者在情报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思考与创新活动,推动情报学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情报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做专题报告,邀请本次征文活动中产生的优秀论文的博士生作者做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协第17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8年6月27~3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论坛主题为"情报在国家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来自全国各地的17名青年科学家代表在会上作了大会学术报告,并与来自河北省科技情报机构、高等院校的参会者一起,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本文从5个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第207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于2009年12月19~21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以"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为主题,围绕数字环境下情报分析方法、情报服务支撑技术、网络信息用户、情报服务机构、情报服务实践以及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文对此次论坛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1,(6):111-111
2011年10月22—23日,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岱教授以及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主任闫巍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武夷山副所长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赖茂生教授申办的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办,并得到了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和北京市情报学重点学科建设专项支持,来自全国各地拥有情报学博士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计12家单位的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代表以及情报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家论坛”探讨信息高速公路(摘自《中国科协报》1995年9月17日)邵斌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二次活动,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与会者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题就“信息高速公路’他提法、我国是否要上“信息高速公路”、关于Interne...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工程》2014,(10):10-11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来自全球的政界商界领袖、全球成长型公司、全球青年领袖、媒体领袖、技术先锋、青年科学家,将围绕中国与新兴市场、可持续性与社会、创新与工业、科学与技术、创造力与文化等内容开展140场会议及互动式讨论。  相似文献   

12.
理论社科情报创新思路,开拓信息资源合作路径,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广东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承办的"中国社科情报合作与创新论坛"于2008年6月28-29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部队院校系统、新闻系统和高校系统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1996年学术活动计划1.庆祝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围绕情报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此外还将评选优秀论文,表彰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青年科技信息奖。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办公室筹办。2.企业信息运作与网络...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建设》2004,(4):83-83
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牵头并组织国内情报学主要教学、科研机构参加的“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第二次编委会”,于2004年7月9日至12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集哈尔滨,共同商讨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的类目设置、词条规范、编撰体例、分工协作等事宜。 《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的目标是:统一认识,填补空白,树立中国情报学新发展的里程碑;提供规范和权威性概念和定义;促进情报学学科建设和情报工作发展;向世界展现中国情报…  相似文献   

15.
信息链与我国情报学研究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中国情报学的研究现状,以信息链为逻辑起点,在对情报术语进行重新分析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报及情报学新的英语词语表达,探讨了情报学研究的信息、知识、智能三大路径,认为情报学是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个维度探讨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2月11~15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全国各地的论文代表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冯昌扬 《图书情报知识》2020,(2):123-132,F000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内核与应用场景,如何凸显情报本质,全面引领我国情报学科的发展,促进情报工作的进步,在重大科学发现与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每一位情报学人和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019年11月8日至10日,“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9)”在武汉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
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是同情报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本文从情报学理论演化的视角出发,考察在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初创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探索期、深化发展期、转型创新期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情报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及影响。针对当前我国国家战略和新一代信息基础环境下情报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面对的变革挑战,从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情报学与数据科学双融等方面探讨情报学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指导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和科技情报工作实践,包括:科技情报工作要坚持为决策部门提供广快精准的情报服务和智库咨询、为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提供情报支撑,基于学科双融的综合集成理论框架实现情报工程智慧化。文章最后从科技情报事业的理论新动力、科技情报工作的学理基础以及融合DIKW信息链的新型科技情报工作等方面对未来十年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协办的"2012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于11月2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举办之际,恰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获批成立,因此将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与本次论坛合并举办。论坛聚集了从事品牌信息分析的研究者、企业品牌的运营与管理者以及从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十大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期刊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计三年刊载文年6月计三年刊载文章主题,以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使用者和信息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是当前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已累积丰硕成果;“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者”等主题也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而关于信息行为或使用者的研究相对缺乏。其次,将上述分析结果与台湾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并对中国大陆忽视使用者研究的现状提出分析。最后,作者希望藉由本文之分析,发掘中国信息和知识传播研究的长短处,并针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