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口述历史档案作为承载了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的新兴档案形式,其形成过程也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过程。论文提出口述历史档案在社会记忆再生产过程中呈现出选择性、组织性、建构性、固化性、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分析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真实性以及口述历史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记忆伦理问题,并给出了关于建立口述历史档案社会记忆再生产的良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产业、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和作家都成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和产业基础。从文学的生产到文学的再生产,是文本脱离自身的纸质介质,经由资本、科技、市场的力量实现多种介质传播的生产过程。文学借由各种类型的表达形式,又反过来促进文学受众的增加。文学的再生产过程是深深地嵌入到大众文化消费这个时代背景中的,文学再生产的逻辑遵循大众文化消费的理络。现从文学各个元素的转向中,分析文学再生产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网络语言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影响,而忽视了对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文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过程视角对网络语言的生产来源、流变过程和再生产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青少年这一促进网络语言产生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更为客观地解释和探讨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意义阐释作为意义再生产的核心,与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有着天然的逻辑关联,具有把红色档案记忆“重新现实化”、积聚释放红色记忆能量、推动红色档案经典化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政治、历史、思想、教育与文化五个维度分析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意义阐释,并从抓准核心意义,合理规划布局;争取多维展现,增强阐释表现力;坚持持续性阐释,巩固延长成效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意义阐释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传播技术改变了电视剧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电视剧作为复制性艺术的属性被传播技术强化了,媒介促使其生产的模式化,成为一种"仿真"的过程.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技术强化了电视剧传播中的文化区隔,这和产品提供方式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电视剧参与媒介环境的塑造,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文化资本的内化.文字符号的参与为电视剧文化再生产中理性因素的提升创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为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提供了思想工具,通过对社会液态化的考察,液态的叙事方式、传播语境、权力分配和消费行为构筑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嬗变的时代背景.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呈现出档案记忆主体从分离向交互演化、档案记忆客体从有界向无界延伸、档案记忆物态从沉重向轻灵迁移、档案记忆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衍变四个表征.与此同时,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正面临着失衡失序的威胁:档案记忆限度过大影响记忆治理失灵、档案记忆内容有限抵抗社会失忆无力、档案记忆形式离散疗治受众空虚心理乏力.据此可以从重视话语力量,构建档案记忆传播新媒体平台;推进数字人文,打造档案记忆虚拟空间;强化个性推送,推动档案记忆主动消费;依托多感官互动,促发档案记忆沉浸式体验等方面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作为文化商品,它具有其他商品的同样属性。能不能卖出去.关系着电视剧的投资者投进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能不能赚到钱.也关系到继续再生产再拍摄的问题.关系到电视剧的生产单位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价值、建构红色记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为红色档案开发路径提供了整体性框架,即通过隐性记忆显性化的收集过程、碎片记忆整体化的加工过程、个体记忆群体化的宣传过程、群体记忆重构更新的反馈过程四个环节能够推动红色记忆的循环上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为助力红色记忆的再生产,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联盟、提升数字赋能、实现渠道拓展和促进反馈迭代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自组织”特性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变迁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多重“挤压”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自组织”能力也日渐式微。“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就是要通过主动干预,建构起乡村文化“再生产”的新秩序,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无疑是介入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的重要“他组织”力量,为乡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重构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提供了路径探索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依玲 《档案管理》2020,(1):30-33,59
知识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有利于科学系统地获取、组织、存储、共享档案记忆,挖掘档案记忆的知识价值,为知识创新提供资源的土壤,为档案记忆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视角。文章首先从档案、记忆、知识的关系,知识管理理论与档案记忆理论的研究路线的相似性,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记忆再生产提供方法论指导三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理论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应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然后勾勒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记忆再生产架构,提炼出三条应用方式: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记忆重构,以公众为客体的记忆生成,档案部门与公众相互作用的记忆升华。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遗产再生产的过程,文化遗产持有者参与其中的遗产再生产是可持续遗产保护的基础性的重要内容。本文聚焦当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市民参与问题。首先,介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其次,考察市民的文化自觉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关系,再次,检视西湖世界遗产化后地方政府和市民互动的遗产保护行动以及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耽美迷群的文本再生产和市场消费能力逐渐彰显,但该群体的日常实践尚未被呈现,故将微观权力理论引入粉丝研究,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讨论新浪微博超话社区耽美迷群的权力实践,结果发现迷群内部存在金字塔式的权力分布,掌权者以维护和谐之名惩罚越轨者,越轨者在受罚后或是默认现有空间秩序,或是另辟空间谋求自身立场的话语权,由此实现权力流转。耽美迷群进行着相互监视和自我规训,平等的对话空间尚未在超话社区形成,但迷群通过意志表达、文本再生产和与资本力量协商谋取到一定反抗权力。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16.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起,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即很明确-开展社会教育,以再生产劳动力并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图联历来有关图书馆职能论述之发展及图书馆四项职能关系之辩证,再次论证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之主要职能是且只能是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界有必要正视自己的职能并做好本职工作,以求得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熔 《图书馆论坛》2001,21(3):3-5,58
论述了义务教育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保障制度的两根支柱,保证了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知识经济并未改变工业经济的基本理念与制约工业经济的原则,因此,仍需要公共图书馆支撑其社会保障制度。先决条件是,公共图书馆要极大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义务教育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保障制度的两根支柱,保证了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知识经济并未改变工业经济的基本理念与制约工业经济的原则,因此,仍需要公共图书馆支撑其社会保障制度.先决条件是,公共图书馆要极大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熔 《图书馆杂志》2001,20(5):43-45
义务教育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保障制度的两根支柱,保证了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知识经济并未改变工业经济的基本理念与制约工业经济的原则,因此仍需要公共图书馆支撑其社会保障制度,先决条件是,公共图书馆要极大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