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赛艇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和IPL型高速摄影机同步测试方法,对我国国家赛艇集训队16名高水平运动员(男10,女6)的双桨技术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结果如下:①在三种划桨类型中,“平缓力型”的动力学效率最高。“平缓力型”意味着拉桨力平稳增长达到峰值,然后对称下降直至拉桨结束。②艇速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单峰型”的特点是艇速变化平稳、能量消耗较少;“双峰型”能量消耗多。出现“双峰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边拉边按”和运动员身体在滑轨上加速不稳。③建立了浆力有效冲量与艇平均速度、艇速波动程度关系式。④发现一些选手左右手划桨力差别较大,桨叶入水角偏小和“拉提”时拉的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 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 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 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 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 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 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汉城奥运会赛艇比赛中,苏联14条参赛艇中只有10艇进入了决赛,仅获得女子四人双桨和男子八人艇项目的银牌和男子双人双桨的铜牌。因此,在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新周期训练的开始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失利的技术原因进行一些客观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赛艇是奥运会传统比赛项目之一,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艇上,背向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赛艇运动是一项对力量等身体素质要求很强的项目,因此运动员受伤就在所难免,如何将伤病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见的损伤部位、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伤病发生的原因、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的治疗方法及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伤病预防原则等进行简单论述,旨在为一线的赛艇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多人赛艇比赛中合理运作借力划桨,已经成为了决定出比赛名次的关键。一、多人赛艇各桨手的职责本文中主要以4人赛艇为主进行实例分析。1号位桨手,掌握整条艇的灵活和平衡等。划桨时做到轻巧、协调,把力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被2号位所用。2、3号位桨手,是起动力和引导作用。动力能保持以最大划桨速度向领桨手桨位传递力量,引导是在完成自己划桨力量输送给领  相似文献   

6.
赛艇的构造是很特殊而有趣的,两头尖尖又长又窄,尤其是平滑板赛艇,例如:八人艇的身长就有十九公尺,可是其宽度却只有八十公分。赛艇的神类也很多,有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和八人艇,其中又有单桨和双桨之别(单人艇是双奖的),还有有舵手和无舵手之别,操作技术复杂。正因如此,在练习或比赛中,很容易发生船只的摇幌。然而,船只不能保持平稳地前进,那么既使你有多么大的力气也是徒劳无益的,严重地影响到船前进的速度。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是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世界大赛分段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庆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18-619
分析了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在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界杯第一站和第二站3次比赛决赛中的分段成绩,通过与其他决赛艇只的比较,阐释了我国这条艇4名运动员分段表现所具备的优势因素,为深入认识赛艇项目制胜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浆的运动方程假定赛艇以速度向前移动,浆相对于艇壳做周期的定点运动,周期为T,定点为O点,即浆架上的支点,如图1所示。为了定量描述浆的运动,引入四个右手坐标基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设计了具有新结构的单人赛艇-活动桨架单人赛艇。此种赛艇曾在1981年世界锦标赛上首次由西德运动员采用,在同年的快艇赛中,它的使用者力克群雄。可以想见,这种艇在技术上与普通艇是有区别的。在以前的资料中,有人已经成功地对普通活动座位单人艇与活动桨架单人艇进行了动作分析和比较。根据此作者的材料,运动员采用活动桨架单人艇,成绩可提高5.94秒到13.54秒不等。活动桨架赛艇的动作特征是船尾吃水不多(桨片入水的即刻)。艇的内周期性速度波动不太明显。但同时也观察  相似文献   

10.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8,(8):F0003-32
赛艇、皮划艇都是在规定距离内以划桨为动力驱使船艇前进的水上运动项目,但两者划桨方式不同。 赛艇运动(Rowing)起源英国,第2届奥运会上正式展开男子比赛。荷兰1928年纪念第9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单人艇项目(图1);德国1936年纪念第11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双人艇项目(图2);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能量的分配称为配速策略。现有关于赛艇配速策略的研究结论不一,来源数据陈旧,对我国赛艇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参考性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近十年来赛艇世界顶尖比赛的配速策略。从国际赛艇联合会官方网站采集2010—2019年间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的分段时间数据,分析我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6个艇种(W1×、W2-、W2×、M2×、W4×和M4×)对应4个比赛分段(500 m×4,分别对应为Q1~Q4)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全程比赛速度的百分比),并探究其在201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不同成绩水平间[水平1(第1名)vs.水平2(第2~3名),水平1(第1名)vs.水平3(第4~6名),水平2(第2~3名)vs.水平3(第4~6名)]的差异、不同赛事(奥运会vs.世锦赛)间的差异。结果:(1)过去十年内各艇种Q1~Q4的相对速度整体稳定;(2)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除了W2×的水平1和水平3在Q3存在显著差异,3个成绩水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奥运会vs.世锦赛间无显著差异(W2-的Q2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02%、99%、98%~99%和99%~101%。结论:2010—2019年,6个赛艇艇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中的配速策略整体稳定,决赛A不同成绩水平间的配速策略类似,奥运会与世锦赛的配速策略类似。  相似文献   

12.
赛艇是一个或几个桨手运用其肌肉力量,坐在舟艇上背向艇的前进方向,通过桨的简单杠杆作用来推动舟艇前进的运动。其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不但有胜人的体能,而且要具备先进的划桨技术。完善的赛艇技术动作是优秀运动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赛艇比赛,从1984年7月30日—8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圣塔巴巴拉·卡西塔斯湖举行。有30个国家的464名运动员140个艇队参加,举行了男子八项、女子六项共十四个项目的比赛。我们中国队参加了男子四人单桨(无舵手)和女子  相似文献   

14.
赛艇兴波阻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船舶兴波阻力计算的发展历程,采用Michell积分计算赛艇兴波阻力是比较理想的。通过对两条双人赛艇和一条单人艇的计算及分析表明:赛艇的兴波阻力随速度的增加会出现阻力的"峰点"和"谷点"。较高的速度有利于专项技术的训练,中等速度有利于专项力量的训练,速度太低,训练就不会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伦敦奥运会赛艇比赛奖牌榜和积分榜以及决赛艇的比赛过程和运动员特点进行剖析,结合赛艇的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生理特点,给出了伦敦奥运会赛艇比赛的世界格局特点,以及世界赛艇呈现出桨频高、冲刺早、冲刺距离长,战术多采用两头快战术,运动员具有大龄化趋势的发展动向特点;根据我国参赛艇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以及前述世界赛艇发展动向特点,为我国赛艇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Rigging”(装备)一词出于航海专业术语。意思是指包括为达到载货时船身能达到较好的平衡所需要采取的一切措施。借用到赛艇运动中,是指按照每一个桨手的具体需要而对艇只每个位置进行的装置调整。运动员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舒适,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有效地操纵船只。第一部分桨架高度与座位高度赛艇与训练艇的装置方法基本相同。因为赛艇通常是由几个不同的运动员操作,所以装置偏差要尽可能小。在高难度的运动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赛艇多人艇配艇中易产生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以及教练员在配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问卷,并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量化研究手段,对该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包括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艇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3个维度;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包含自身用力知觉和自身体能知觉2个子维度;艇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包括艇速知觉运动技能、艇平衡知觉运动技能、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和滑座运动状态知觉4个子维度;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包括划桨效果知觉运动技能、划桨动作调控能力、桨频知觉调控能力和桨力知觉调控能力4个子维度。量化研究检验的赛艇运动员专项运动知觉技能概念模型与前期质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问卷信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一般情况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赛艇皮划艇运动员集训,于四月——五月在我院举行。参加的队有广东、湖北、解放军、上海、浙江、江苏六个队共77名运动员,其中赛艇40人,皮划艇37人,这次集训绝大部分是去年全国锦标赛的前六名(多人艇的前三名),运动员一般都已经过了两年以上的系统训练,其一般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一、最佳桨位配备如果仔细观察赛艇在水中的运动,可以看到艇尾轻微的横向摆动。这种横向摆动在艇的两侧交替产生波浪,因此赛艇的前进除受粘滞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兴波阻力的影响。本文试对引起摆动的原因作简单的力学分析,并提出几种消除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