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我的卧室挺小,活象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全段本是描写别里科夫怎么样,但又夹了一句关于“我的卧室……”如何的描写,文意不连贯,且弄不清别里科夫是上自己的床还是上“我”的床睡觉。 查《契柯夫小说选》(下册第675—676页)原译文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4.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5.
喷嚏王     
马老师今天来上课的时候,带了许多口罩。他把口罩发下去“:一人一个,马上戴起来!”大家问“:为什么要戴口罩?”马老师说“:为了防止感冒的传染。”“可我们没人感冒呀。”“是我得了感冒。”马老师解释道“,但我要是戴上口罩,你们就听不清我讲的话了。所以让你们戴口罩。都戴好了没有?我……我要打喷嚏了,我要开始传染了,一,二……”“等一等!”是大个子老鼠在叫。他对小个子猫说“:你个子小,抵抗力不如我强,你多戴一个口罩吧。”于是小个子猫戴上了两个口罩,而大个子老鼠一个口罩也不戴。马老师的喷嚏打出来了——“阿嚏!”马老师的喷嚏真…  相似文献   

6.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是通过精心构思和设计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的艺术.板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板书应简明扼要,能体现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板书首先要突出课文第一句“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则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中的“才”字.这个“才”把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出来.整篇课文是围绕着“才”展开的,抓住这个字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突出“滚”字,即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了一把“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的”滚”.这个字集中表现了别里科夫这个卑微小人的形象.”滚”和”才”呼应,写出了由人间“才”“滚”到阴间的下场,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分析提示】1.内容与情节。这篇小说借中学教师布尔金 (即课文中的“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 (即课文中的“你”)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从开头至“显然也是苦事”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课文中的“我”已从多方面叙说了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有形的 ,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套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穿戴上的“套子” ,二是生活习惯上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套子式的论调 ,二是套子式的思想。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读者对别里科…  相似文献   

8.
罗远云 《大学生》2020,(3):16-16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的家人,我深知医生的不容易,非常敬佩那些"不计生死,不计报酬"的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同时对我有一个医生姐姐非常自豪。起初电视上还没怎么播报时,我跟家里人讲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会人传人,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要他们出门戴口罩,却换回老一辈的一顿教训。爸爸说:"‘非典’我都躲过了,我还怕这个什么‘肺炎’,你出去看看在农村有谁戴口罩出门,戴口罩出门别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别再传播谣言了。"我说:"‘非典’的时候我还小没有记忆。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读小学的时候,一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则寓言:一只鸟儿病了,饿了一天的小猫想吃它,于是戴上口罩穿上白大褂,装扮成医生来到小鸟的家门口。细心的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外的胡须,没有开门。小猫只好悻悻地走了。老师问大家“: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达尔文举手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荒唐可笑的人物形象: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如雨伞、小刀等)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车夫支起车篷”。同学们一定都会嘲笑这个自我封闭的“套中人”,可是有些人在写作时却也有意无意地成了“套中人”。其具体表现就是用一种套子、一种模式来束缚自己的写作:一记叙人物,就是“评语 事例”;一描写景物,就是“状物 过渡 象…  相似文献   

11.
[定位 ] 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探讨别里科夫的精神缺失和人格异化 ,赏析小说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切入 ] 设疑 :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究竟是什么 ?启思 :读契诃夫的小说要有一个广阔的社会视野、一个沉郁的生活思索、一个深邃的人性审视。由批判现实主义去思考 ,别里科夫的生存状态是沙皇专制体制这一社会病候的荒诞衍生 ;由心灵现实主义去思考 ,我们看到的则是 19世纪末俄罗斯民众真实的精神状态———畏惧专制权威 ,远离理性思索 ,庸俗无聊 ,苟活求安。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其实是一种源自俄罗斯封建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3.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既能掌握应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他们开启创新智慧之门 ,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 ,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课的设计大体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安排如下 :  一、从画肖像开始 ,激发兴趣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以极度的夸张、辛辣的讽刺、巧妙的构思著称。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之后 ,每人给主人公别里科夫画一幅肖像画 ,把自己心目中“别里科夫”最显著的特点、最鲜明的个性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来。要求一提出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提笔就画 ,画着画着 ,又觉得心中无底 ,于是拿起课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消极腐朽令人憎恶的别里科夫。他被视为一个公害,成为了世人都唾骂的公敌。但是,我却不全这么看。首先,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可怜,他很孤独也很无助。试想:虽然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带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来”,无形中给世人套上了一个锁链。但是为什么在他刚刚开始“装进套子里”的时候,没有人去帮助他,开导他跳出套子?难道说在他还没有变得顽固僵化之前,他没有朋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因为人性所固有的爱心或者同情心去帮助他、救救他?所以,我认为别里科夫会变得那么消极腐…  相似文献   

16.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亲爱的,结婚后的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不久,华连卡与他大吵了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  相似文献   

17.
丁奇测验得了前三名,爷爷送他一个漂亮的盒子:“这是表扬你进步的礼物。”“里面装的什么?”丁奇想。人们都叫爷爷“天才教授”,他这次送的礼物又会是什么发明呢?盒子上写着“改变心情的手表”,丁奇好奇地打开它,里面有红、黄、绿、灰、黑五只不同颜色的手表。“丁奇,快上学了!”妈妈的喊声从房间里传出,丁奇随手拿出一块黑色手表戴上,兴冲冲地出发了。奇怪的是,丁奇戴上手表后,本来高高兴兴的他突然变得沉重起来,晴朗的天空也阴沉了许多。“你好!”上学路上,同学贾铃主动向丁奇打招呼。“什么你好?走开别挡路!”丁奇像看到了陌生人一样,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SARS很猖狂地飞到这座城市,它是不用买机票的,想飞到哪儿都可以。在家闷了N天的我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这座城市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大街的人都戴着白色的口罩,此时的我也显得很扎眼——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戴。看着街上白乎乎的一片让人不由得想到了“731”,还有一个出现在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词——“白色恐怖”。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极暖和的初夏的正午,年轻人早已脱去春装,换上了舒服的夏装。大街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身穿棉大衣、脚着深筒雨鞋、手撑黑雨伞、戴着一副墨镜的中年人。他望着那些年轻人,不禁皱眉摇了摇头,咕哝着:“怎么,这个世界全乱套了。这可不行,我一定得报告政府才成。”这人,便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