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迷你影院     
死亡网络主演:林家栋、任达华、汤盈盈故事:志德、琪琪及启安同为警员,启安更是模范警员。志德及琪琪奉命调查Elaine自杀一案,虽证据显示Elaine是自杀而死,但其夫宏伟却不相信,而志德亦怀疑事有跷蹊,遂开始重新调查。他们发现Elaine及近期接二连三的自杀者死前也到过一个名为“死亡网页”的网站,琪琪遂引网主现身,但反遭毒手。志德决定再次以身犯险,却发现凶徒正是其好友兼偶像启  相似文献   

2.
韧性说     
韧性,大意志也。事业凭韧性而渐进,人才藉韧性而玉成。“积土成山”为韧;“水滴石穿”为韧;“春蚕吐丝”为韧;“皓首穷经”为韧;“面壁十年”为韧;“卧薪尝胆”为韧;“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为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韧……至柔至刚为大韧。无形无色之水,无边无际之气,无影无踪之风,无名无欲之草,无声无息之根,皆藏锋守拙,以柔弱胜刚强。“韦”,熟牛皮也;“刃”,刀锋也。故“韧”乃刚柔相济也。人之处事,柔而不刚,难以有始;刚而不柔,难以有终。刚柔相济,方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人生常处逆境,百炼成钢…  相似文献   

3.
道德修养是人的思想品行的修养。“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道”与“德”也有所区别,各有其侧重。“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中的“道”即是人之道,“德”即是人之行,有正确的道路才有端正的德行,可见“道”是“德”的基础,有“道”才有“德”,行德先得修道,要修以下八道。1.修志道。“志道”就是志向、理想和抱负之道。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是人生的基础。立成才之志,扬理想之帆,人生才有目标,前进才有方向,学习才有不懈的动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古训也是现实。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巨大…  相似文献   

4.
《尚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相似文献   

5.
(接1996年第3期) 四、孟子的“荐”与“避” 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看来孟子和孔子一样不合时世,一样发有立功的机缘,一样只有架空了来一方面“立德”一方面“立言”。故此,儒门尊孔子为圣,而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称引程子语说,“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核心,并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欲往为“仁”“义”“礼”  相似文献   

6.
黄志伟 《宁夏教育》2009,(7):132-132
当教师的人很多,但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佩服的有“魅力”的教师并不见得很多。那么。究竞如何才能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有魅力的教师呢?为师,必须有德,德需要提升。古人云“德者,安身立业之本”“厚德载物”:今天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以德治校”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可见“德”的重要性。而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就显得比普通人更为重要。教师的衣着外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学识,情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德”这个范畴的是东汉的王充。他说:“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著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论衡·书解》)又说;“繁文丽辞,无上书文德之操”。(《论衡·佚文》)王充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章形式,“德”是指道德内容。道德内容决  相似文献   

8.
阮丽萍 《中国德育》2012,(10):75-76
校长年薪早已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老话题了,然而一个“年薪365斤包谷”的标题却着实让我心头一震,引发了我从教24年来从未有过的内心挣扎。让我在“以德立教,敬业爱生”的师德要求之下,重新审视自我,重新思考教师二字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德,人之基也     
白金 《天津教育》2005,(7):10-11
一《左传》有言:“德,国之基也!”我思之,国之细胞为人,故悟得“:德,人之基也!”人不以德为基,何以谈国?欧阳修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既然人为国之细胞,四维张之与否,关键在人。人之礼、义、廉、耻为上,亦即德为上。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行,以树人为重;树人当先树德,此为大规律。欲践此规律,教育之责任特为重要。无德育,何谈树人;人不树,何以谈行,百行又何以德为首!有教育家阐释:德育之始,在襁褓;而真正起步,则自校园。襁褓爱抚引示,令子初悟;校园苦心训导,育其成器。随之,社会规范磨砺,贯之终生。一个…  相似文献   

11.
观点     
《宁夏教育》2008,(2):4-5
专家呼吁不能把儿童早期教育当产业来做;为“健康教师奖”叫好;让学生从容锻炼。  相似文献   

12.
去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五题,节选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小段文字,让考生标点和翻译。第一句“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标准答案在“能”字下打逗号。其实,这个逗号打在“言”字后面或“每”字后画也都是讲得通的。一查原文,却发现题目在“能”字后面丢掉了一个“不”字。原文是:“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正确的标点只能是:“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能不”、“不”同“否”,即能与不能。“差”,参差,各有不同,水平不一,读若CT。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论及将领们才能的高下,认为他们的本领各有不同,水平不一。差之  相似文献   

13.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张飞,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却以戊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戊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相似文献   

14.
北京理工大学深入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围绕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学共育、志创融合目标,建构“四维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课程思政为支撑、“大思政”育人为延展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的探索实践,对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着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经济技术社会研究所所长甘华鸣为首的一批青年学者,经过4年多的潜心探索,吸取国内外学习方法论的精华,编写出了“道乐吉学习法”。“道乐吉”取自英文单词“dology”,即“事理学”,亦为学习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白话诗人王梵志生当何时?冯翊《桂苑丛谈》引《史遗》条云: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梵  相似文献   

17.
《项脊轩志》描写的生活内容本身并无新奇之处,但在表达上却堪称独步。姚鼐说:“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有风韵疏淡,此乃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文中“且何谓南阁子也”一句淡之又淡,实可玩味。  相似文献   

18.
师德断想     
1官有官德 ,商有商德 ,艺有艺德 ,军有武德 ,民有民德 ,师有师德。德是灵魂 ,德是立身之本。2师德者 ,人类之大德也 ,师德乃众德之本也。3师德高者 ,利于生德之高洁。官德高者 ,利于民风之淳朴。4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有德者使人传其美。5业不精 ,为人师之大忌。德不正 ,为人师之大害。6教师素质 ,德为先。铸魂之师 ,德为首。7爱生如子 ,爱校胜家 ,爱国舍己 ,德在其中 ,义在其内 ,必为良师。8师者人之范也 ,无德不可为师 ,当为从师者之戒律。9业精为师 ,德高为范。德益进 ,业益修 ,二者如车之两辐 ,乌之双翼。10欲得好官 ,当求良师…  相似文献   

19.
对德育为首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德育为首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但理论上的原则规定与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存在一定差距。实践问题最终仍应追源于理论问题,有必要对德育为首是什么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四册《桃花源记》中,“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两句中的“志”,究竟各属何种词性?多少年来,一直把前一个“志”定为动词,释为“做标记”,后一个“志”定为名词,释为“标记”。把“寻向所志”中的“所志”和“志”的词性、词意等同起来,似有不妥,须作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