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周年纪念日。不少专家和学者把中国走过的这5年历程称为中国入世后的过渡期,认为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个重要时期。事实证明,"狼来了"非但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就连入世前人们普遍担心会遭受灭顶之灾的汽车业也实现了结构性产业升级和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入世5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状态--中国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周年纪念日。不少专家和学者把中国走过的这5年历程称为中国入世后的过渡期,认为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个重要时期。事实证明,"狼来了"非但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就连入世前人们普遍担心会遭受灭顶之灾的汽车业也实现了结构性产业升级和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入世5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状态--中国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入世”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个一向为国人关注的问题一下子成了中国新闻界报道的焦点。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国“入世”问题时究竟应该把握什么原则?报道中应侧重哪些方面的内容?避免哪些误区?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或许对于从事相关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不无裨益。 应该把握的原则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已经持续了13年。13年的艰辛谈判深刻地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站在了世贸组织的人口处,“入世”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5.
框架竞合:以中国入世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 《新闻大学》2004,(1):21-26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被认为是中国主动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中国“完全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人们把中国的入世与3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相提并论,认为30年前在联合国恢复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政治舞台,那么今天中国入世则标志着中国走向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新闻社,2001)。至此,中国在“仪式”上完成了对世界政治、经济两大舞台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标志着中国在“入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国“入世”步伐的逐步加快 ,对国内IT服务业来说 ,可谓喜忧掺半。如何面对加入WTO的挑战 ,正日益成为IT服务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 ,与国际接轨 ,走国际标准化之路 ,就成为国内IT服务业明智而又必然的选择。唯有如此 ,国内IT服务业才能在入世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国内外著名企业———联想已为“入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 ,联想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孕育着联想人勤奋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已近半年,表面上似乎比预料的更“风平浪静”,所谓“挑战”和“威胁”也并未如入世前描述的“狼来了!”,以致我们反倒有些茫然了。 与我们的空想或茫然相比,国外出版公司却开始了“大举进入”——不是表面上张张扬扬的市场竞争,而是各种层  相似文献   

8.
融入与独立     
入世5年,中国很好地遵守了WTO的规则,WTO官员对中国的评分是A 。一句话,中国正在一步步地融入世界。然而,怎样在融入的过程中保持更为主动和独立的态势,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界格局下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则是一个更为长远的问题。诚然,中国既然进入了这个游戏圈,自当要遵守游戏规则。而中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又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老外越来越熟悉的东西,温州鞋、纺织品的出口更是因为连连遭受全球范围的阻击而名声在外。中国的发展已经被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当成楷模,“走中国的路线,没错”。但是纵观中国的出口情况,低端产业占了…  相似文献   

9.
“入世了,狼来了”。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当前的心态,但是从另一方面想想看,为什么入世谈判那么艰难,是因为外国人也有怕中国人的地方。在已经认可的同一种规则面前,没有绝对的“狼”,也没有绝对的“羊”。公平竞争,扬长避短,机遇就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入世”背景下的出版业编辑转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入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那么,“入世”对出版业特别是编辑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入世”必将深刻地改变中国出版业态,进而带来编辑工作和编辑职业特征划时代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编辑转型”,它是整个“出版转型”的组成部分。一、编辑转型的时代背景粗略地来看,“入世”对出版业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入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加速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进程,从而要求中国出版业的运作规范向出版业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和欧盟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的结束,中国“入世”已进入最后的程序化阶段。信息产业在中美“入世”谈判中是重中之重,“入世”后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中国信息产业界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重点分析“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成为各媒体的“抢眼”新闻。尽管中国“入世”谈判漫漫长达15年,媒体也跟踪报道了15年,但对国内大多数受众来说,仍然是件新鲜事。 比如,何谓非关税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配额限制、反倾销与反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随着“入世”的日益迫近和“入世”后面对即将来临的外国同行资金、技术、营销与管理经验的冲击,中国出版界一直在热烈地谈论着“做大”与“做强”的问题。近来,由于中国已经“入世”,这个话题的讨论更加热烈了。关注业界动态的人士一定会发现,最近几个月,不论是大型研讨会,还是小型的聚会,或是有关的讲话、发言以及见诸报刊的报道、论述,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出版社的“做大”与“做强”。同时,如果稍微细心一点的话,也就会发现,大家谈论的也还仅限于“做大”、“做强”,对于如何“做大”、做强”,尚无细致、系统而深入的论述,更说不上提出完整的方案了;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更是基本没有论述。惟一的例外是,2001年第11期《出版发行研究》刊  相似文献   

14.
入世谈判者刘光溪给入世头一年的中国打了“满分”,但他认为中国下一步还需要在思维模式与经济体制上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冲刺”,中国终于扫清了“入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的入世,对档案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那么如何做好档案工作为人世后的中国经济建设服务,是档案部门所面临的一项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去年这个时节,本刊连续刊发言论和独家报道,呼吁将“二渠道”“引马入槽”,认为,民营书业“正是浮出水面时”,提出,公开并规范对“二渠道”的管理。一年之后,再来看此话题,已经是在中国入世这么一个国际背景下了,意义和紧迫性也就大不一样。近期,有两个消息很能说明问题。一是据悉有关出版管理部门召开了一个“二渠道”座谈会,请以前多少处于“地下”状态的“二渠道”书商们一起座谈,在客观上承认民营文化公司是不容忽视的出版发行力量,当然也就意味着“浮出水面”只  相似文献   

17.
入世,令许多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享受到了更高品质、更多选择的“中产”生活5年来,从超市里的油盐酱醋茶到银行、保险,从音乐、电影、戏剧到教育……WTO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而WTO这三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名字,也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语言。中国人正在逐步分享WTO所带来的成果。5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在深圳作了一场题为“新经济与加入WTO后的中国”的演讲。萧灼基认为,加入WTO后的5到10年后,中国会出现一个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确,“中产阶层”这个以前只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群体,如今已经伴随着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11日,当中国经过15年旷日持久的谈判,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候,我们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紧张;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惶惑: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承受外国企业巨鳄的冲击?中国的老百姓能不能享受到入世的好处?弹指一挥间,中国入世已有三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经济没有垮掉,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GDP增长了25%,进出口总额翻了一番,创造了罕见的历史奇迹;中国的企业没有被淘汰,相反还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游刃自如;中国的老百姓也没有出现大批失业的现象,相反还能悠闲自在地开洋车、逛洋店、喝洋酒……尤其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国的代表现在也能坐在日内瓦的世贸大楼里,审查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政策,以便促进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关系。但是,我们还不到弹冠相庆的时候。实际上,入世的头三年,中国还是处于“过渡保护期”,许多行业并没有全部开放。因此,我们套用一句老话,那就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根据中国入世协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入“后过渡期”,此时中国将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市场向外资开放,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考验!在“保护期”结束,“后过渡期”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回顾入世三年中国经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15日,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是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申请以来,迈出的关键一步。屈指算来,中国争取“复关”未果进而踏上“入世”之路,历时十二载,所以“入世”问题始终牵动着各个层面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入世”谈判中,外方一直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政府至今仍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一旦中国入世,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将对外开放,而国外传媒尤其是国外期刊最有可能最早抢滩中国的期刊市场。作为英国期刊业巨头之一的Emap国际杂志出版公司主任卢埃林就曾直接了当地说:“中国在Emap国际扩张的名单上,中国是我们的战略扩张领域”。“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传媒公司,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