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在各方言中的不同读音为线索,分析该字的语音演变过程,简要说明了它是如何由“A”转变为“u□”的。并以此为纲,兼谈了中古歌韵字的语音流变。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以“我”在各方言中的不同读音为线索,分析该字的语音演变过程。简要说明了它是如何由“A”转变为“u□”的。并以此为纲,兼谈了中古歌韵字的语音流变。  相似文献   

3.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4.
方言面面观     
2006年的娱乐字典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和搞笑电影《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大词条。这两部影视剧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出现的各地方言,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国方言网”上,“北京方言测试”、“长沙话方言四级考试”、“上海话八级考试”……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测试琳琅满目,打开一个自己熟悉的方言测试,很多人都觉得试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朱柳青  黄乐 《科教文汇》2014,(11):63-65
作为北吴语片下临绍片方言中的一种,萧山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现象。尤其是在形容词中,重叠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其中较复杂的四字形容词进行划分,得出AABB、BABA、ABAC三类。根据分类在《萧山方言》中选取若干范例进行浅析,阐释其构词特点,以此丰富对萧山方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方言面面观     
余彬 《百科知识》2007,(3S):55-57
2006年的娱乐字典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和搞笑电影《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大词条。这两部影视剧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出现的各地方言,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国方言网”上,“北京方言测试”、“长沙话方言四级考试”、“上海话八级考试”……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测试琳琅满目,打开一个自己熟悉的方言测试,很多人都觉得试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7.
管韫珏 《科教文汇》2008,(33):246-246
上海普通话是普通话在上海地区的一种变体,存在着许多上海方言的词汇。这些词汇,使用普通话的语音而却是属于上海话的词汇系统。这样的词汇,比如“拎”和“提”、“兜马路”和“逛街”、“打伞”和“撑洋伞”等等。上海普通话中的上海话词汇就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共同语向方言借鉴和吸收的一种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词,本文首先为其定性,然后从普、方、古三个方面对同素异序词进行了考察,指出古代汉语里的同素异序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素异序词,实际上只是同“字”异序词组;方言中同素异序词产生的原因;普通话中等义同素异序词的选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刘晓微 《科教文汇》2008,(15):194-194
1.引言 1.1东北方言的形容词,从构词方式上看,除了包括一般的单音节、音译词、复合词及派生词之外,还包括相当数量的AABB式形容词。按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单式四字叠,即由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成AABB,如“皱巴一皱皱巴巴”;一是双式四字叠,即由A重叠成AA,B重叠成BB,再由AA+BB构成AABB,如“挤挤插插”。为了列举和论述的方便,本文对两种情况不再细加分别。  相似文献   

10.
东北方言口语词中许多以e、ao、ai、an、ou、en、ang等为韵母的零声母字其零声母读为鼻音n,这是由于这些a类零声母字都来源于影母或疑母,而这二母字本身就有鼻音特征,又与泥母字读音相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方言调查字表》为出发点,调查了表中知庄章430多个字在硖石镇方言的具体发音,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知庄章组字在硖石镇方言中的语音特点,论述了知庄章组字在硖石镇方言的特点,探究了知庄章声母的具体演变过程。表明硖石镇方言与关中方言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师和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在平时的教学和普通话培训中,我十分重视语音矫正问题。我感到,语音矫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我们处于吴方言区,所教学生大部分也是来自吴方言地区。吴方言是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分布地域在上海市和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浙江省大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个“软”字:说话不费力,嘴不用张得很大,舌尖如弹簧,语速轻快。在北方人听来,那就跟说外语差不多。当然,仔细辨别其与普通话标准语音的区别,最明显的就在于:第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贵港市是一个历史古域,具有千年的历史,其方言贵县话属于粤方言系统,具有入声韵尾、边擦音及后鼻音声母等特点。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对广西贵港市城区的方言“贵县话”进行方言调查,力图完善广西各域乡语言点的方言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肖梅旎 《科教文汇》2011,(13):67-67,83
本文以四川境内,知、章、庄三组古音字古今沿袭的情况为例,分析了特定的地理环境、人口迁徙和方言的接触对方言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俊 《科教文汇》2007,(10X):200-200,202
本文就黄石方言中表示程度性状的“果”这个常见字进行分析,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分析“果”的动态运用,试图揭示黄石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科教文汇》2008,(8):168-169
“了”字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运用较为多的一个字。本文针对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出现的“了”字以及英译做一些分析与对比。文中通过对“了”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了”字的一些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词,本文首先为其定性,然后从普、方、古三个方面对同素异序词进行了考察,指出古代汉语里的同素异序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素异序词,实际上只是同“字“异序词组;方言中同素异序词产生的原因;普通话中等义同素异序词的选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描写安徽长丰县方言中一种表示说话者主观揣测的"得"字结构,该结构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该结构仅出现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而在肯定句中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毛连圪卜"污水圈"对当地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对黄河水质污染的威胁,以治理毛连圪卜"蓄水池"的水体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重点,提出了毛连圪卜污水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响 《科教文汇》2014,(10):45-45,47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使”字兼语句是留学生在汉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字兼语句是兼语句的一种,但与一般兼语句又有所不同,它是汉语中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本文主要尝试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运用到留学生“使”字兼语句的习得过程中,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使”字兼语句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哪些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