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乔敏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50-51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以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反思"为研究课题,总结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现状,对媒体忽视农民工报道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继而对媒体如何改进对农民工的报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山 《新闻前哨》2008,(5):60-61
近几年来,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的《温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掀起的“讨薪”风暴,到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提案,从着手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子女人学难,到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子女教育、技能培训等等,新闻媒体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报道好农民工,  相似文献   

3.
徐东妹 《青年记者》2016,(21):34-35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成为乡村潮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新兴主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新闻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更是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其中,在网络媒体中,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报道更是不在少数. 新闻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广泛报道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解构和重新编码,并随之传播给整个世界.特别是随着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新闻媒体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传播开来,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得以为世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浙江日报>在采编部门实行扁平化的机制改革中,独树一帜,专门为农民工这个群体成立了"农民工报道工作室",通过寻找农民工的需求,把举办活动和提供服务作为报道的落脚点,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也在党报促进和谐社会中扮演积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智  甘露 《新闻世界》2014,(4):210-2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境遇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的“盲流”到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经由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让受众对农民工的理解不断加深。本文重点关注2006年之后的农民工形象塑造的变迁,揭示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新闻报道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6.
戴佳妮 《新闻世界》2011,(7):268-269
新闻与公关的互动由来已久,它对于维系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极具意义。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介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年春晚让民工走上舞台曾引起了热烈讨论。本文以农民工报道为对象,认为对农民工的报道或是有效的公关活动,而这种互动所带来的问题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世代依存的土地,涌入城市打工。当城市规模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农民工的婚恋情感生活却在走着“下坡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找个心仪的恋人不容易:谈了恋爱也难以走入婚姻殿堂:结了婚的难以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婚恋对于农民工而言,俨然成了一种“奢侈品”。农民工的婚恋困局,归根到底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作用的结果: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使得城乡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农民工的“婚恋困局”正是这种障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媒体关于农民工的报道还有所缺位,报道的视域还显逼仄,空间视域不甚开阔,纵深视域还缺少触及本质的新闻,没有充分发挥指导生活、引领舆论的功能.这些问题,与记者的媒介素养、媒体的社会责任、农民工的话语权直接有关.对农民工报道存在的缺位,反映了农民工真实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都市媒体如何突破农民工报道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中国广播》2009,(9):30-32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形成和正在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事实上农民工已经成为都市媒体受众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以往都市媒体对农民工报道存在的问题、当前都市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转变,提出今后都市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调整与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力 《新闻世界》2010,(4):80-81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及解析题目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但大部分研究被社会学领域所囊括,包括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农民工的边缘群体的角色分析、农民工的社会心理的分析、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等,这些议题几乎包括了农民工问题的各个方面,但把农民工置于大众传媒中进行考察的文献相较于农民工问题的其他方面则显得过于单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一直是农民工议题的一个重点,但农民工在媒体中被表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有关农民工的报道在党报、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频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以《扬子晚报》为例,对2001年-2010年该报有关农民工的报道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扬子晚报》在农民工的报道方面除了能及时准确传达相关政策法规、关注农民工切身利益外,还存在对农民工的报道处于浅层、对农民工的形象塑造存在城市本位倾向、对农民工的弱势地位过于渲染和缺乏对农民工人格的尊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都市类报纸关于农民工报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文化资本分析及其对报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松 《新闻界》2008,(5):29-31
本文主要分析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与媒体对其报道现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提高农民工文化资本,改善农民工报道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2年《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报道类别、报道体裁、报道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的特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目前农民工权益维护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亚 《新闻世界》2013,(7):260-262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的特有词汇,是指户口身份为农民的工人,他们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以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城市户口的社会群体。我国新闻媒体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以来对农民工问题的报道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环境、媒介格局、知识能力的限制,农民工在传播格局中始终处于"被传播"的位置,处于大众传播的边缘.即使在面对媒介时,农民工也不太懂得如何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见.农民工由于缺乏与媒介的互动,自身话语权的流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媒介话语的偏向.本文运用角色理论研究当代法治新闻中是如何通过话语"定义"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给予高度关切,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丈件。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报道问题,已成为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赵胜  余秋霞 《传媒》2016,(9):92-95
农民工报道在报纸中的数量甚多。截至目前,在《慧科报纸资料库》中,该类型的报道数量已经超过了50万篇,每逢年关春运和民生政策出台时,此类报道数量便会急剧飙升。本文以报纸中的农民工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内容、报道主客体、报道篇幅、报道态度、事件与非事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戴鸣 《新闻世界》2008,(9):120-121
关于农民工“跳楼”讨工资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跳楼”未必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并不是讨工资的好办法。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不力、打官司成本高昂等原因,一部分农民工出于无奈。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和领导重视,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工钱是农民工的生命,我们理解农民工讨不到工资的难处,但也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媒体做出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报道农民工“跳楼”讨工资方面。媒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