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本身就是媒介 ,政府施政的过程 ,就是政府传播自己形象的过程。光“练”不“说” ,不会形成应有的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练”与“说”两张皮 ) ,形象也将大打折扣。政府形象构建、传播的真谛是 :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通过塑造、改善、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即政府形象传播以社会公众认可、支持为前提 ,以“推销”政府的理念、服务、影响为指归  相似文献   

2.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综合感知和认识后形成印象的总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无形的资本,是政府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公众对政府信任感和认同感,是政府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效力、降低政策运行成本的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web2.0这个概念出现之后,以迅猛的势头将众多的新兴技术和理念渗透到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入Web2.0时代。Web2.0实现和提供一个公开化、交互性的网络平台,其高度的公开化和互动化为政府实现与公众广泛深入的互动,向公众传播和提升的政府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网络是一个复杂环境,高度的自由也是政府形象的传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试分析web2.0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新特征和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付清文 《新闻窗》2012,(4):111-112
广播的播音员是广播媒体创作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电传媒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广播形象的最终体现者即是广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广播者。广播者是通过声音与受众交流和沟通的,虽然广播者的“形象”不如电视者那样直观可视,但在受众的心中广播者是有“形象”的,是受众通过收听节目,通过播音员的声音联想到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不仅仅只是声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外在形象的完美、和谐统  相似文献   

4.
危机是指"危及个体或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1]因此,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政府的"媒介形象"则是指"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展示和传播的形象.它是由政府的现实形象转化而来的.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政府的媒介形象展现首先与它自身的现实形象有关,同时也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有关,与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同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但对社会公众而言,很多时候,政府的"媒介形象"就等同于其"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5.
齐美煜 《新闻世界》2013,(7):307-308
【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员形象。一个亲民、爱民的服务型政府离不开廉洁、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时将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社会舆情复杂多样,政府官员形象广受关注,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正在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总体,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政府官员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需要提升,大学生获得政府官员信息的渠道绝大部分来自网络,但通常会理性分析才做出判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具备关注政府治理行为的公民素养及反思社会问题的正义感。针对社会上有关政府官员的传言或小道消息,大学生们认为消除其不良影响的途径首先是媒体的公开报道和政府的及时通报。本文最后提出改变人们心目中对政府官员不良形象的有效途径在于政府官员洁身自好,政府部门强化监管,以及政府机构与民众积极沟通的态度与诚意。  相似文献   

8.
政府微博是政府的信息应用和管理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兴产物,是政府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其在宣传政府形象,应对突发事件,汇集民声民意,加强群众监督等各个领域起到了突出作用. 发展现状 1.政府微博发展之快与相关管理立法之慢 截至去年底,我国政府微博的总数已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与政府微博的迅速成长不相匹配的是相关管理规定的发展之慢,因为政策的出台是需要谨慎的思考和权衡的,但微博操作是简单便利的,这势必导致相应的管理运作机制的不成熟,存在很多风险和漏洞.  相似文献   

9.
舒婷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作家。她的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等构思完美,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给读以良好的印象。但她偶尔也有不怎么优卓的作品,如她的《神女峰》就是。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在传播中具有大众性、裂变形、透明性、即时性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的打造塑造政府形象。但同时微博传播又具有双面性,只有了解政府微博的特征和作用,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微博管理的机制,打造政府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形象,从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传播的主体是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形象是通过媒体来传播,而政府既是传播者,又是把关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中,政府垄断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信息资源,政府在政府形象传播中充当了信息生产、分配、传播的多重角色,使得大众传播中媒体失去传播的主动性。传统政府形象传播往往以“强势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政府理念、  相似文献   

12.
赵丽 《新闻传播》2007,(3):49-49
电视的各种节目多半是通过主持人传递给广大观众的,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屏幕形象能否为观众所接受、认可和喜欢,往往决定了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生命力。所以电视形象造型师必须不断探寻电视艺术的特殊性,准确把握主持人造型的基本原则,力求塑造出和谐完美的电视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3.
政府新闻传播中的形象设计与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维护和保持政府良好的媒体形象,已成为贯穿政府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基本诉求和评价传播效果的基本维度.本文在明确政府形象设计定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如何在政府新闻传播过程中实现政府的形象传播、形象认同和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
政府形象塑造是建设现代政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形象是政府所拥有的特殊资源。传播政府形象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形象传播的诸多手段和方法中,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是不言而喻的。微博是一种新媒体,其功能强大,具有比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微博科学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要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微博,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添砖加瓦:开通微博,塑造亲民形象;关注热点,塑造高效形象;即时更新,修复受损形象;付诸实践,树立负责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在西晋存在两种不同的形象,一是民意形象,二是官方形象。民意形象是诸葛亮真实的形象,而官方形象是政府刻意制造的被丑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刘庆振 《今传媒》2015,(2):16-17
传播是政府公共形象树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塑造始终是政府对于公众传播的主线。本文主要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范式的转换,提出传播的态度要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民精神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作用,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奠定媒体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廖岚 《河北广播》2006,(3):102-103
直播节目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配合得好,会使直播节目锦上添花,使主持人的形象更加完美;配合得不好,便会使主持人形象逊色,直接影响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2):48-51
本文在对十年来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归纳了国内有关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所涉及到的五个主要方面,分别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要素及传播模型的研究、传播困境及对策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地方政府和组织机构的形象传播研究以及其他视角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本文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简要的评述,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改进方向,藉此为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个人形象,不仅包括他们的外貌,还包括他们在发布过程中呈现的整体素质。随着信息公开化、全球化的发展,形象一词越来越多地和政府联系起来,出现政府形象的说法。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