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在论及辛亥革命时说:这次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鲁迅于一九二一年写小说《故乡》时,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却从实际生活中看清了虽经辛亥革命,而一切“仍旧”如故。因此,从本质上看,鲁迅在《故乡》中始终围绕着“故乡如故”选取和组织题材、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者通过精湛的艺术构思,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增强了艺术的效果。鲁迅以故乡的“未变”,直接写出故乡如故。小说一开始,就写“我”冒着严寒回到了“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见到的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萧条、荒寂的农村图景。作者于此决非泛泛之笔,也不在于单纯的渲染环境气氛,而是以此证明“故乡本也如此”,“没有进步”。二十多个春  相似文献   

2.
写人叙事,总少不了要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地周围的景物进行必要的描写。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景物描写具有其特有的重要作用。那么,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结合实例作简要说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所交代的正是《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与此同时,这段话也给鲁迅先生此次回去“…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的传奇性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所谓“极骇人之事”,就是采用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叙事写人,以突出人物超现实的神与奇;所谓“极近人之笔”,就是一种写实,即在渲染人物超人、超现实的行为时,以表现其真实心理。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小说、小说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对比,往往可以更生动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美学理想。首先,作品中眼前故乡的萧索衰败景象与二十多年前故乡的美丽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荒村图: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而十多年前的故乡是那样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  相似文献   

5.
虚实相生是常见于诗歌、绘画、书法中的创造和开拓意境的艺术手法。所谓“实”即据实描摹,是眼前之景,当下之境;所谓“虚”是指虚拟想象,是想见之景,虚设之境。虚境可以是过去或未来之境,也可以是神幻或梦中之境。虚境和实境既可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常常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感情,融情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的关系如何呢?这是试题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下面重点介绍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的答题方法。  相似文献   

7.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8.
一、借大自然来渲染内心情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个人触目所见之景多带着他的主观色彩,作品中大自然的色彩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晴雨表”。读到寒风萧瑟、树叶凋零时,总会让人黯然神伤,凄凉顿生;读到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时,就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王夫之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古人绝唱多景语,纵览我国浩如烟海的离别诗词,不难发现,景语在其中所占比重是极其巨大的。记叙文中若能将眼前之景信手拈来,明写自然,暗写心情,善藏善露,定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如一同学在《顶风的女孩》一文中,三次写到了风:第…  相似文献   

9.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一面》中的比喻,既要把握比喻状物绘景、摹态传情的表达功能,又要注意它与非比喻句的区别,掌握区分的方法。《一面》中的比喻有多种表达功能: 一、状物渲染气氛。例如:“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作者用“烟”、“地窖”分别喻写细雨和店堂,渲染出  相似文献   

11.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相似文献   

12.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写了“故乡”的景,写了“故乡”的事,更写了“故乡”的人。写“故乡”人,重在写“我”和闰土的关系,而重中之重,又在于表现闰土生活命运的巨大变化。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木偶人”形象。这“木偶人”的形象,作者是这样写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小说《故乡》第二自然段中 ,关于故乡的描写非常赫然 :时候既然是深冬 ;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里 ,作者把故乡描写成一个阴惨、萧索的“荒村” ,似乎不如此就无法充分表达主人公“我”的悲凉心情。那么这究竟是偶然所为 ,还是另有深意呢?如此表达 ,鲁迅能够说出他那沉默、深邃的心灵世界吗?下面 ,我们就来探讨一番 ,看看能否有所得。小说是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而展开叙述的 ,“我”是小说中的人物 ,也是故乡沧…  相似文献   

14.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写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何写好场面呢?抓住典型、渲染气氛,是一种最基本的写法。抓住典型,就是写好“点”,就是写好有代表性的个别人、事、物;渲染气氛,就是写好“面”,就是从整体上写出那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场面就“活”了。  相似文献   

15.
对《故乡》一些语句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乡》有些语句,或则语意曲折,或则语意含蓄,或则语意深邃,学生难于理解。目前,各种参考资料对这些语句的诠释,又不一致。因此,这些语句成了教师备课中的难点。我谈谈个人的理解,以求正于大家。一、关于“我的故乡好多了”“我”一回到“故乡”,见到了一番萧索破败的景象。便感叹道:“啊!这不是我二十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索,按“物——事——情”的顺序组织材料,并运用了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把各部分“焊接”得严严实实。如用“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眼前的景物过渡到对故乡的怀念;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过渡到写小溪、石碑、石狮  相似文献   

17.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主要表现为:一、追忆已经消逝或虚幻的人事物景诗人常借助这些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即以虚象  相似文献   

18.
师: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次? 生:三次。 师:哪三次?能否把描写的原文朗读一下? 生:一是“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二是“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三是“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 精讲导读,一要胸中有书,二要目中有人。所谓胸中有书,就是要了解编者选材意图。从宏观上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学习教材集中到一点就是学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从微观上讲,每篇课文都是一  相似文献   

20.
雨前     
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再现了雨前的景物与景致,并将浓郁的主观情愫渗透于字里行间。用“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一为实景,即北国现实中的雨前之景;一为虚景,即作者忆念中的故乡的雨前之景。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在作家的意念中,故乡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综合运用比喻、对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意象鲜活,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