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白精彩 《广西教育》2012,(33):36-3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的,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相似文献   

3.
本期话题:“积累”杂议。从《老子》,我们可以看到较早的积累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积累”,《现代汉语词典》说,(事物)逐渐聚集;《辞海》说,聚集增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逐渐聚集。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一个什么是语文的“聚集”、  相似文献   

4.
阅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量的积累看,要求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质的转化看,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老路。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升阅读品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常言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大凡立志成才,用心学习的人,都十分重视资料积累。资料累,主要应做到“五性”。  相似文献   

6.
卢葵弟 《广西教育》2005,(7A):70-70
新教材的“语文园地”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训练-展示台”四个部分组成。我利用“日积月累”的题进行教学时,采用“选、认、读、背”四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7.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潘玉芬 《学周刊C版》2011,(7):128-129
好文章都是“言之有物”的,这些“物”就是积累的宝藏。但是写作中,许多学生守着积累的宝藏,却没找到一把钥匙来开启这份宝藏。写作其实就是一种积累调动的艺术。下面我就来谈谈一些知识积累的好处和调动积累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多、更好地采撷我们的宝藏。  相似文献   

9.
戴向红 《教师》2008,(9):31-3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大师们之所以能留下不朽的传世佳作,为后人所景仰,都是缘于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功夫。“读万卷书”指的是知识的积累,“行万里路”指的是生活的积累。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结合”。  相似文献   

10.
我市提出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同步训练实验始于1994年(以下简称“双项积累”实验),顾名思义,是从生活和阅读两条渠道丰富学生的积累。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法,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几年来的实验证明:这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两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快速提高“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终生受益。一、重摄取,丰厚学生的积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意识决定着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的探索。因此,我们提出的“双项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重庆市首次实行“二考合一”,即毕业与升学考试同卷,在不改变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试卷做了难易度的明显区分,并用“*”将升学题标示出来。“语基”部分共11道题,其中,6、7、8、9、10(7)和11题为升学题。这部分共两个大题,即“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与“古诗文积累”。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祖玲玲 《语文天地》2014,(10):54-55
素材的积累对高中生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作文材料积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就是“教”和“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学,首先是。人”学。文学所关注的,总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语文教材,自然无法撇离“人”的培育的轨道。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充满了“人性”“人情”的美好的文本时,如果长期有意识地放弃主题与情感的分析把握品味,而只从考试需要出发,从汉语知识积累的层面出发,或者从学生的某些狭隘的需求出发来组织教学,那么,他的课堂同样是没有语文味儿的。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本着“突出能力立意,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积累运用”为基础,以“阅读探究”为重点,以“创意写作”为根本,以“人文精神”为主线,鲜明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韵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完成积累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积累和表达能力同步发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乐在其中     
吴雨桐 《新读写》2012,(11):30-30
作者调用丰沛的阅读积累,在文起笔落间尽情跳动着自己的智慧脉搏。通过“思考”、“寻找”和“感悟”的契合点来联系阅读,得出“收获”、“发观”、“成长”的体悟,具有相当精妙的结构特效。如能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可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8.
新颁课标加重了“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分。其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设定身份明显。数学经验的积累之所以是对准学力,是因为经验是学力构成的一部分。可见,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才能够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经验,并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19.
林盛谈 《辅导员》2009,(11):25-25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学习语文,积累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也一直在努力,学生每天都在摘抄、背诵,习作时却无话可说。所以如何让积累“落地生根”,学以“自”用,笔者困惑了好久,好久。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成语的积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