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翎作为七月派重要的小说创作成员 ,追求创作主体对创作对象深入把握的主观战斗精神 ,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中去 ,创作出一系列颇具独创性的现实主义作品。路翎从事创作的 4 0年代是政治位居社会中心地位 ,政治话语代替一切话语的时代。路翎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是以与主流文学疏离为代价的 ,这代价是惨重的 ,直接导致了后来路翎的悲剧命运和对其艺术生命的残酷扼杀。文章意从路翎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与 4 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分析入手 ,重现路翎当日独特、深远的艺术理想和执著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澳门文学的周边创作环境有关。在我们肯定澳门文学周边环境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应客观地看到澳门文学创作环境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草—沉钟社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并获得文学大师鲁迅的极高评价。文学理念中个性解放的思想与五四文学环境密切相关,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4.
女性文学在进行二十世纪后,基本分为五个时期,即五四时期,30至40年代时期,50至70年代时期,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以及90年代时期。本文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手法,审美趋向,探讨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向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坛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代诗文创作,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的颂歌与政治抒情诗,"文革"期间的"致敬电",乃至新时期涌现的"百城赋",在创作倾向、主流精神、表现手法上,与两千年前的汉大赋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创作主体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环境及写作理念上剖析这"惊人相似"的创作原动力;反思政治文化价值取向与文学的关系,以期拓展、拓深汉赋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继50年代、80年代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在90年代出现了又一创作高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呈现出与以往年代截然不同的特征.它标志着新的时代、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8.
继50年代、80年代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在90年代出现了又一创作高峰。90年代的长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呈现出与以往年代截然不同的特征。它标志着新的时代、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前30年的潮汕文学,是抗战以来潮汕大众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它将潮汕大众文学推向一个高峰。其发展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都以工农兵文学尤其是农民文学为特色,是翻身农民的纯真感情和政治热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潮汕民间通俗文学形式与革命文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尽管这些创作成果是在文学的审美意识基本缺席的状况下取得的,仍不失为现当代潮汕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标。  相似文献   

10.
徐速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加世纪50-70年代的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创作可称为"侨寓文学"。徐速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侨寓文学传统,创作了一个爱国者的艺术的大陆世界,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被追溯为“寻根文学”的始作俑者,然而他的创作其实溢出了“寻根文学”的框架,1980年代前期他的创作伤痕和文化反思俱在;而198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沿着“寻根文学”深入掘进,有着更为深广与持久的内涵,随着时间流逝,将呈现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五四文学与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虽说在时间上紧密相接,但二者在创作宗旨、思想指向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都相差巨大。在启蒙语境下,五四作家们更多地侧重思想批判与文明批评;而在革命语境下,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则将文学作为政治批叛的武器,在创作中注入较浓厚的阶级分化意识和政治斗争意识。同样是父子冲突的题材,在不同的语境下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透过"父"与"子"关系在这两个时期文学中的嬗变,我们不难窥见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在文学与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郭风的散文诗创作从20世纪40年代对人性的全方位观照到50、60年代观照的淡失再到新时期的全面回归,走了一条弯路.从中我们发现,文学只有穿越政治,保持它本质上的相对独立性,才能获得成功.而在创作过程中,潜意识所激发的灵感和集体无意识的确立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呐鸥20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都市小说,具有题材的重大开拓性和现代城市文学的全新艺术品格.在中国城市化程度极低,农业文明背景广大深厚的历史环境中,刘呐鸥的都市小说在中国现代城市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拓荒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趋于活跃,作家们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与反思.同时,"逆城市化"凸显于文学写作中.它反映了作家与读者在创作、阅读中对城市的厌弃、批判、逃离和对乡土的渴望与回归."逆城市化"使作家与读者重新发现乡土这一审美领域,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为主的文学写作,使文学回到了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30年代创作最为丰盛,此时期对于沈从文来说是一个极富独特文学意味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生涯的高峰期与转折期。在这一时期,他逐渐地摆脱了初期的幼稚,其创作变得较为成熟,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与此同时,在文学批评方面他也作出了不小贡献,创作出一大批有影响的书评文章。书评创作作为沈从文30年代创作的组成部分,生动反映了其在特殊时代背景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品特点以及特定的文化审美价值,体现出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接下来文章就试着通过对沈从文30年代的书评创作文本分析探究其中隐含着的作者独特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阐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广西作家队伍人员的组成;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的成立;民族文学创作出现新气象,广西文学事业步入初步发展的局面;新中国的广西文学与以往时代的文学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至60年代初作家作品选介;"文革"时期广西文学的劫难与创作的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