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状元韦瓘由于被牵进一桩“传奇公案”而经常被人提及,自古以来都说他是李德裕的门人,这是事实吗? 《旧唐书·李德裕传》载:“德裕……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贞元中以父谴蛮方,随侍左右,不求仕进。元和初以父再柄国钧,避嫌不仕。台省累辟诸府从事。十一年,张弘靖罢相镇太原,辟为掌书记,由大理评事得殿中侍御史。十四年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263页云:“贾餗《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释褐,诏授校书郎,累迁至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以本官召充翰林学士。’” 据《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正月“己卯……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年“十二月甲  相似文献   

2.
读点校本两《唐书》札记六则叶树仁一《旧唐书》卷16穆宗纪云: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丙午,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东序”。按《新唐书》卷8穆宗纪云: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资治通鉴》卷241,宪宗元和十五...  相似文献   

3.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4.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羲;《归藏》,黄帝。”《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又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玉海》引《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连山》、《归藏》皆亡,今唯《周易》独存。桓谭《新论》云:“《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又云“《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似汉时实有此二书。郑玄注《礼运》云:“其书存者有《归藏》。”据此,则汉末《归藏》尚存。《太平御览》引《博物志》云:“太古书今见存者《连山》、《归藏》,夏殷之书。”则此二书至西晋尚存。行唐尚先生节之尝语余:“干宝  相似文献   

5.
<正> 一般认为李清照[永遇乐]词里的“暮云合璧”是描写黄昏的白云,四面围拢,象璧玉似地堆砌在一起。此种解释甚为牵强。且不说暮云能否显现壁玉之色,合成璧玉之形,历代诗人描写暮云的极多,以璧玉形容的似属鲜见。今疑“暮云合壁”的“璧”是写月的。词赋的是元宵,元宵是正月十五望日,《释名》云:“望,月满之名,日月遥相望者也。”《初学记》引古诗“是时鹑大中,日月正相望。”注云;“鹑大中,正月望也。”天文学认为,月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敦煌廿咏》,共有六个写本,即伯二七四八、伯三九二九、伯二九八三、伯三八七○、斯六一六七、伯二六九○。经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收入《〈补全唐诗〉拾遗》,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这二十首五言律诗,都是歌咏敦煌古迹的。作者的姓名已失去。诗前有序云:“仆到三危,向逾二纪。略观图录,粗览山川,古迹灵奇,莫可究竟,聊申短咏,以讽美名云尔。”三危,山名,这里指敦煌。清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曾诚纂辑的《敦煌县志》卷二《地理志》引《都司志》云:“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升雨山,今在城东南三十里。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作者到敦煌,快要二十四年了,他游览山水,阅读图志,对这里的名胜古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聊申短咏,以讽美名”,这就是《三危山咏》、《白龙堆咏》、《莫高窟咏》、《贰师泉咏》、《渥洼池天马咏》、《阳关戍咏》、《水精  相似文献   

7.
《南史·孔范传》云 :“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 ,执城主庄元始。”所述为隋灭陈之役。文中庄元始三字殆误 ,当作黄恪 ,理由如下 :一、《隋书、贺若弼传》云 :“袭陈南徐州 ,拔之 ,执其刺史黄恪。”又《北史·贺若弼传》同。又《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正月条亦云 :“贺若弼攻拔京口 ,执南徐州刺史黄恪。”是诸书皆作黄恪 ,唯《南史》作庄元始 ,孤证难持。二、按当时确有庄元始其人 ,然正史无传 ,其事迹唯见于《文馆词林》褚亮撰《隋车骑将军庄元始碑铭》 ,云 :“仕陈之日 ,历官藩府。起家宜都王国常侍 ,稍转内兵参军。属王师伐陈 ,江表初定 ,公乃…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入了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原文第一句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校《文山先生全集》,文字也并无不同。照说文天祥初次拜相日期为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其实,查对一下文天祥其它文章和其他有关资料,显然大有出入;此日期弄不清楚,讲述下文,就有牴牾,所以有校正的必要。一、《指南录自序》云:“予自吴门被命入卫,守独松关。迺王正二日……元夕后……十九日,大皇除予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说的是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拜相。二、按文天祥在狱中手书的纪年录丙子条下云:“正月二日,除知临安府,辞不拜……十八日伯颜至亭山,是夕,宰相陈宜中遁,十九日早,除枢密使,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悬辞间,牵旨诣北军讲解,二十日,以资政殿旧职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写于黄州的一篇文章,内容无异,在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先生点校)《苏轼文集》卷十二中题为《雪堂记》。而在一九八一年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注释的《东坡志林》中和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松龄生先点校)《东坡志林》中竟题为《雪堂问潘邻老》。孰是孰非?不能不辨.一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坡七集”不载。但是,同书所附宋人王宗稷撰《东坡先生年谱》“(元丰)五年壬戌”条下曾提到过它:“《雪堂问》云:……”.这个《雪堂问》到了明朝人赵开美的手里.就改为《雪堂问潘邠老》,出现在他刊刻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卷四中了.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在1986年第1期《青海师专学报》上发表的《纨扇几时染桃花》一文中论证,孔尚任的《桃花扇》不是成书于所谓“康熙己卯六月”,(即康熙38年6月),而是成书于康熙32年之前,即孔尚任“出山入仕”之先。今读与孔氏同代人的张潮的《虞初新志》(上海书店1986年出版),从中发现了一条新证,引用如后。是书辑侯方域《李姬传》文上有段“张山来曰”,道是——吾友岸堂主人作《桃花扇传奇》,谱此事,惜未及《琵琶》词,岂认其词不雅驯,故略之耶? “岸堂主人”即孔尚任,原不必考究,问题在于这段“张山来曰”的时间上。如果这段  相似文献   

11.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 ,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碧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注 ]:①此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期间的作品 ,借赠别抒发了自己抗敌之志不能实现的苦闷情怀。②阳关 :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称《渭城曲》 ,是有名的赠别诗。因结句云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后人称之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新读】这首赠别诗 ,上片写送别。开首二句写惜别之情 ,并劝行者不要以功名为念 ,保重身体要紧。借《阳关》点…  相似文献   

12.
元稹与小说     
元稹(微之)写过一篇《莺莺传》,传中的“崔莺莺”是甚么人? 宋人王铚(性之)认为“崔莺莺”是崔鹏之女,他在《〈传奇〉辨正》中说:“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又微之作《陆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乐天作微之母《郑夫人志》亦言:‘郑济女。’而唐崔氏《谱》:‘永宁尉鹏,亦娶郑济女。’则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  相似文献   

13.
二○○五年元旦来临之际,让我们说说“元旦”这个常用语词吧。“元旦”今指公历一月一日,它沿袭古汉语中的“元旦”而来。原来“元旦”指夏历正月初一。吴自牧《梦粱录·正月》云: “正月朔日(即初一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年节序,此为之首。”原来“元”的本义就是头、首。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元”的字形均为突出人的头部的象形字。古文献中不乏“元”指人头的例证。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即一八九五年,卒于一九九二年。江苏吴县人。本姓鞠,小名宝生,三岁时为外祖父郑锦庭收为己孙,改姓郑,名顾宗,学名际云,号逸梅(原为笔名,初署一九一三年《民权报》,有《逸梅小品》)。别署郑留、一湄、冷香、拙鸠、陶拙安,自谥文迂、文迂公,又署 大迂、大迂居士,又自称旧闻记者。人称补白大王(早年为报刊写“补白”得名)。晚年又为香港《文汇报》写补白专栏“艺海点滴”,因页又称补白大王长寿  相似文献   

15.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16.
赋史述略     
赋是一种非文非诗或是兼有诗歌散文特点的特殊文体.它既有散文的铺叙直陈而无其散漫无韵,它有诗歌的音韵节奏而又无其严整格律.但是,对于赋这一文体定义的界定,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掌握的.《诗经·大雅·烝民》“毛传”云:“赋,布也.”王逸《楚辞章句》云:“赋,铺也.”刘熙《释名》云:“敷布其义谓之赋.”钟嵘《诗品》云:“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文选·<文赋>注》云:“赋以陈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朱熹《诗集传》云:“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而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则云:“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三都赋序> 》云:“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者也.”刘熙载《艺概·赋概》云:“赋无非诗.”章太炎《国故论衡·辨诗》云:“诗与赋未离也.”又司马迁《司马相如叙传》云:“作辞以讽谏.”扬雄《甘泉赋序》云:“奏《甘泉赋》以风.”《羽猎赋序》云:“聊因《校猎赋》以风之.”皇甫谧《三都赋序》云:“昔之为文者,……本乎劝戒也.”又《西京杂记》记司马相如云:“赋家之心,包括宇宙.”又,“依类托寓.”皇甫谧《三都赋序》:“赋也者,所  相似文献   

17.
《诗序》自“诗者志之所之也”以下,都是附在《关睢序》里的毛诗大义。什么叫大义呢?大训重,即是重要的意义,其实是一些贯穿在全书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现在,我们准备从“六义”、“四始”、“正变”和“二南”这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六义”:皮锡瑞氏《诗经通论》云: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句云:“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呱呱”二字常被误读作“呱(guā)呱(guā)”,因读音错了,结果成了笑话。“呱呱而泣”中的“呱呱”是小儿的哭声,应读作“呱(gū)呱(gū)”。《说文》上解释:呱,小儿啼声,  相似文献   

19.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现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中,有一种并非罕见的“对写法”。顾名思义,对写法即写对方的手法。请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人数版高三册《语文》)一词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是从一个典故演化而来的。唐人孟棨《本事诗》载有一个传说: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的妻子孔氏死了,后来忽然从坟里出来,给张某题诗说:“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由此可知,苏轼于此不是从自身运笔,而是写对方——妻子,通过写妻子的眷恋之情来曲折地反映诗人同样的情怀:你在明月照松冈之时柔肠寸断,“我”也哀思满怀啊!  相似文献   

20.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