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新编高中生物课本(必修)第267页对生产者有这样的论述:“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一一绿色植物(还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糖类再与其他的有机物合成为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这段话指出了生产者除了主要的绿色植物以外,还有次要的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据此,生产者的定义可概括为:生产者是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然而,同一课本第263~264页又有这样一段话:“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按这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人源头是太阳能或者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生产者将光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它们固定的能量总值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相似文献   

3.
在下列食物链中 :( 1 )土壤中的有机质→蚯蚓→相思鸟→鹰 ;( 2 )牲畜的粪便→蜣螂→其他动物 ;( 3)有机质→蘑菇→兔→鹰 ,有关蚯蚓、蜣螂、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常引起人们的争议。食物链有三种类型 ,包括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在生态系统中 ,普遍存在的是捕食链 (也叫活食链 ) ,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应属于第一营养级。而以上三条食物链 ,应属于腐生链。腐生链是指专门以死亡的生物为营养对象所形成的食物链。蚯蚓、蜣螂、蘑菇所固定的环境中有机质中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1.“黑白瓶法”生物学原理 “黑白瓶法”是生态学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方法,一般用于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生产者的初级生产量,即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量,或制造的有机物量,制造的氧气量。操作方法:首先是从池塘、湖泊或海水的一定深度中采取含有自养生物的水样,然后将水样分装在成对的小样瓶中。  相似文献   

5.
1998年高考上海生物试卷选择题中单选题第 6题如下 :在下列 4个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如果物种甲是人类所需的资源。那么 ,能提供甲最多的生态系统是 (   )标准答案是A。我认为似有不妥 ,分析如下 :很明显 ,该题是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问题。对各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有 2个相同点和 2个不同点。两个相同点是 :(1 )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相等 ,即流入各系统的总量能量相等。 (2 )营养级的级数相同 ,都是 4个营养级。物种甲都处于第四营养级。2个不同点是 :(1 )生物的种类稍有不同 ,A、B中有 7种 ,C、D中有…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67-68
<正>在高中生物必修3"群体的稳态与调节"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历来是学生易产生困惑之处,故而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分类剖析。1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1能量的来源分析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第一营养级外的其他营养级:以上一营养级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人(图1)。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和氧气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地球之“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绿色植物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诸如环境、矿藏、医药等方面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太阳光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绿色植物和部分细菌,可以捕获光能并把能量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动物等异养型生物通过食物链获取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光能的捕获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特殊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在这三者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生物,现对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一说明,供教师教学时参考。1.不处在第一营养级的绿色植物在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中处在第一营养级的一般都是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3-64
<正>"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门考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不够透彻,对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不够熟练。笔者对历年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以便更好地开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内容的教学。1对能量流动的理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生存的动力,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流动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  相似文献   

12.
“种子植物”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二节。  相似文献   

13.
图 4.35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根据图像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土壤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是联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土壤的四个组成部分正好与四个圈层一一对应 ,矿物质来自岩石圈的风化 ,有机质来自生物圈中生物体的积累和转化 ,水分与空气分别属于水圈和大气圈的组成部分。可见 ,土壤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二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中生长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把太阳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14.
<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也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笔者就此谈点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供同仁参考。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取的能量以及未利用能量之和。例1 图1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内容为教材的重点知识,学生自然十分重视。教学中,学生提出不少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说得很清楚,现把高频的几个师生对话列出,以供同行参考。生:在光合作用一节学到绿色植物中光合色素捕获光能,而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  相似文献   

16.
人和植物在生物圈中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是维护生物圈内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条,这两大类群的生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赖以正常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应从下面六个方面理解: 一、从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员的联系看 它们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制约的。具体途径是生物链,而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是绿色植物。因此,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 二、从生物量来看 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的量超过动物许多倍,比微生物更是大得多。也就是说,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主要是由植物量构成的。 三、从能量流动来看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学者把生物群落的组成一般区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又叫三大要素)。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本文拟从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动物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动物与生态平衡三方面予以  相似文献   

19.
某些教科书在提到分解者时都讲“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这样的提法,虽然反映出对细菌评价的主要方面,却又往往使人理解成细菌都是分解者,造成概念上的片面性.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分布最广的是腐生细菌,它们从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并将它们分解成基本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因此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是异养细菌的另一种类型,它们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一种“小型消费者”的角色,故寄生细菌应为消费者.此外,还有少数自养型的细菌.根据同化作用取得能量的来源不同,自养细菌可分为化能合成和光能合成两类.化能合成细菌(如:  相似文献   

20.
一条特殊的食物链●●●甘肃省刘家峡水电四局中学(731600)郭峰根据生态系统的理论: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级消费者,组成一条“光合食物链”。如:太阳能→草→兔→鹰。也就是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