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文婷 《考试周刊》2013,(96):27-27
散文的意境由多种成分构成,本文从散文的模式特点入手,从构思、联想、语言三个方面探究散文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景美情浓的描写抒情,二是诗画交融的意境创设。朱自清先生用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情怀来写景、叙事、抒情,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广告意境虽然深受艺术意境的启发与影响,但广告意境的创设有自己的原则:广告意境的创设必须结合产品、品牌本身的特色,以促进产品销售为终极目标;意境化广告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广告,其模糊性、意会性的特点更适合于品牌形象广告;广告意境的创设还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问题。只有处理好广告产品、品牌、受众与意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其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绘画书法,均十分重视意境的创设,广告亦不例外。在界定广告意境的概念、分析广告意境的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广告意境的创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国萍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本文将从语言、朗诵、读文作画、主旨四方面来探讨散文教学意境的创设。讲授散文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融意境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思品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它有利于实现"情景交融",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效率.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意境呢?它要求教者首先要具备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教学心境.这样,才能借助于教学媒体,创设出艺术化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王琳 《学苑教育》2021,(9):71-72
古诗词教学借助意境展开教程,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要求,具有极为广泛的学习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本文先对古诗词意境创设助学作用展开分析,然后对古诗词意境呈现形式进行归结处理,最后针对古诗词意境创设手段措施展开探究,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更多的设计参数,也能够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在多重感知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8.
禹文萃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1-123
意境能够作为有效的语文课堂隐喻源于艺术自身和其哲学渊源的共通性。选择意境这一中国独创的古典美学概念来审视和创设语文课堂意境,为构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理想化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课堂对话是情景交融的途径;设计留白、构筑"召唤结构"能够引发内在之思;适度深刻,增强延留是课堂韵味无穷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吸引人,创设真切的地理意境;以情感打动人,创设随处可成功的机会;以科技辅助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实践锻炼人,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吴群英 《学苑教育》2020,(8):35-35,37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语文课本之中是相当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古诗语言凝练、内容概括、意境深远,并且其创作年代距离现在也非常久远,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要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古诗的内容以及意境,就需要让学生处于情境之中。为此,在文中主要就情境创设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散文写作 ,重在营造意境。贾平凹散文《月迹》中意境的艺术营构独具匠心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 ,尤其是散文意境的创造和散文写作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也为当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4.
章探讨了散意境的本质内涵及其与诗歌意境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创构散意境的三条途径:抓住动情之物是意境创构的根本;突出寓意之点是意境创构的核心;展开想象之翼是意境创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苏轼散文立意“新”而“深”,他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作为“衡文”的标准,由此创造出了许多意境高远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6.
散文可以从语言、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鉴赏。欣赏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欣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我们寻其通达意境的途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作者寄予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的散文充满浓厚的牧歌意味,其作品呈现的意境美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从情感的力度上讲,是情景交融产生的诗意美;二、从情感的密度上讲,是情与境的和谐中蕴涵的文化美;三、从情感的深度上讲,是情向理的升华中表现出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诗境而言的文境 ,是文学创作所精心构筑的一个独特的深层世界。论述了文境与诗境的异同、文境鉴赏的特征及文境的深层艺术创构  相似文献   

19.
散文意境的特征及其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意境即“文境”与诗歌意境即“诗境”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但过去对这种差异缺乏研究。本文首先从造境与写境、凝炼集中与松散随意、单维视角与多维视角三方面分析了这种差异。接着从真实与真诚,生命的灌注与灵趣三个视角探讨散文意境的构造。最后指出以往一直强调的散文应以追求意境为上,以及认为只有借景抒情的作品才有意境的观点,其实是对散文意境的误读。由上可见,本文对散文意境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之伟大,不止在诗,也在其辞赋与散文创作。在他的辞赋与散文作品中,有着与他的诗歌创作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又通过其作品营造的浑融的意境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