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赫玛尼诺夫——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VasiJyevi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出生于俄国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等都是举世闻名的作品。从照片上看,拉赫玛尼诺夫长得魁伟结实,表面上确实是一个坚强的汉子,岂料神经极为脆弱,如有人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不佳就十分痛苦,因而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非常推崇柴可夫斯基,两  相似文献   

2.
我的丈夫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我和他婚后不久,一个短小精悍的人提着一个小工具箱来到我们的公寓。将工具摆放在我们的大型平台式钢琴旁边以后,他开始用一只手敲击钢琴的每一个琴键,另一只手则不住地在钢琴里面调弄。当,当,当地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开始断断续续地弹奏一些著名的乐曲片断。然后,他宣称钢琴已经调好,便离去了。“可怜的人!”我当时想,因为未能成为一位钢琴家,他才不得不满足于钢琴调音师这种纯技术性的职业。现在我懂得多了一些,我才明白原来“钢琴技  相似文献   

3.
憾事,幸事     
憾事幸事洪子锐编译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21岁时便显露出其超人的钢琴演奏才华,听到他弹奏的人都赞叹不已,常拿他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大师们相提并论。不幸的是舒曼有个手指头动作欠灵活,妨碍他通过琴键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此他深为忧虑。他造了个小机件,弹...  相似文献   

4.
格里格是挪威最受人爱戴、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称他的音乐为“一颗犹似充满雪花的粉红色的夹心糖”,虽然这种说法出于讥笑,但却是一种无可否认的事实。格里格本质上是一位抒情的微图画家,他把富于浪漫色彩的甜蜜和一种被称之为北欧人的特性融合到一起。他决非第一位斯堪的纳维亚民族主义作曲家(尽管有时人们常常这样称呼他),但他确实是第一位赢得广大欧洲听众的挪威作曲家。他的钢琴小品演奏时所需要的那种技巧上的质朴无华使他的半音阶的和声特色广为流传。他也爱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空心五度和导音,这些都反映了挪威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5.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曾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贵族子弟,酷爱音乐。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和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肖邦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6岁时能把听过的曲调用钢琴弹奏出来;7岁从师捷克音乐家瑞夫尼学钢琴,当年便写出了《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1824年,肖邦拜师德国音乐家、当时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埃尔斯纳,两年之后中学毕业,成为华沙音乐学院正式的学生。他爱上了那里的声乐专业的女生康丝坦采,但只是单相思而已。…  相似文献   

6.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7.
他正在他的老施华茨帕尼豪斯的工作室里。身后是他的“伯爵”牌钢琴,已经由于为听到自已的疯狂弹奏而毁坏了。几枚零星硬币散落在桌上的一些杂物之中。桌上有他的助听器,他的对话本子——每个来访者都必须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木匠用的铅笔,信件,鹅毛笔,一只破了的咖啡杯,残剩的食物和他的烛台。那些日子,他对这一片杂乱无章已毫不在乎  相似文献   

8.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都希望能更好地掌握弹奏技术,少走弯路,进步更快,所以教材的选用以及教材中的曲目搭配的科学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车尔尼作品599是钢琴学习者必须学习的教材,本文从弹奏技术的角度出发,较详尽地对其中所包含的技术类型进行分析归类,对学习进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对教学者及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有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他生来就是弹钢琴的。他有一双巨大的手,手掌宽阔,伸开后呈弧形的手指尖能触及钢琴键盘上十二个音符的跨度。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他的脑子里装着几百首乐曲,只要稍微复习一下,就可登台演出。他的头脑敏捷,只要在去参加下一场音乐会的途上,在飞机或火车上,把乐谱背诵一下就能学会一首新的乐曲,然后就能够出色地演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不久前,九十六岁高龄的阿瑟·鲁宾斯坦结束了他那丰硕多产,他经沧桑的一生;全世界从此失去了一位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有一次在谈到年轻的演奏家时,鲁宾斯坦说:“你知道,这些人真了不起。他们弹奏得比我  相似文献   

10.
巴拉基列夫是19世纪中叶一群俄国作曲家们的鼓动者和良师益友。在这一群作曲家当中,有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鲍罗廷,即一般所熟知的“五人团”或“强力集团”。受格林卡榜样的鼓舞,他们都献身于民族音乐。巴拉基列夫是一位富有才华的钢琴演奏家,被经济所迫,只好花去很多时间从事音乐教学。不过,在这一领域里,他的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挥。1862年,他担任新建的圣彼得堡免费音乐学校的校长助理,并指挥学校管弦乐队的演  相似文献   

11.
乔治·比才     
亚历山大·塞扎·比才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的姊妹是钢琴演奏家,著名的声乐教师弗朗索瓦·亚历山大·德尔沙的妻子。比才的教父一直管他叫乔治,家里人也随之这样叫他,因而日后他便以乔治·比才而著名。比才九岁进巴黎音乐学院,不久就成为该院出类拔萃的学生。后来,他向著名的马蒙泰学习钢琴,向古话的岳父齐默尔曼学习和声对位。有时,古诺这位未来的歌剧《浮士德》的作曲家也亲自给他辅导。后来,比才又向歌剧《犹太女人》的作曲者阿列维学作曲。他多次获奖,显  相似文献   

12.
厦门鼓浪屿不仅自然环境诱人,风光倚丽,且有“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称。人们漫步鼓浪屿,经常可以听到从幢幢楼房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琴声。鼓浪屿人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在本世纪初弹奏钢琴、风琴就蔚为风气。如今,这个仅有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的小岛,就有钢琴300多台。音乐名区人杰地灵,也孕育了不少蛮声乐坛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曾被意大利著名交响乐指挥家梅百器称赞是“中国第一个杰出声乐女指挥家”的周淑安,维也纳世界青年和平与友谊节钢琴比赛金奖、第三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二名获得者、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承宗,…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法国古典主义钢琴家、对法国音乐和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昂做过深入研究的罗歇.米拉罗(1959-)曾这样评说梅西昂和他妻子伊冯娜.洛利奥:“如果梅西昂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的钢琴家妻子,梅西昂可能就不会成为梅西昂。”伊冯娜.洛利奥去世时,他们两人的学生,著名的英国钢琴演奏家保罗.克罗斯利(1944-)在《独立报》上发表文章,把他们和音乐史上的另一对大师夫妇相提并论,说:“我完全相信,奥利维埃.梅西昂和伊冯娜.洛利奥在音乐上的伴侣关系,有如罗伯特和克拉拉舒曼的关系那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问《塞维尔的理发师》这出歌剧是谁作曲的,任何一个专业或业余的音乐家都会说,“当然是罗西尼,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圣彼得堡工作的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西埃洛曾于1782年根据博马舍的一出通俗喜剧创作了自己的《塞维尔的理发师》,比著名的罗西尼的同名歌剧首场演出早  相似文献   

15.
通向指挥台的途径各不相同,通常一名指挥并非一下子就定下自己的行业,而是得先学习做一名演奏家或作曲家。叶夫根尼·斯韦特拉诺夫(Evgeni Sve-tlanov)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和作曲系,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但不久他便热衷于指挥,在亚历山大·高克教授的班上,他已超群绝伦,名噪校内外了。这位年轻音乐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仅归结于他那智睿超群的天赋,重要的是受益于学校严格而全面的训练。他善于迅速领会作品的精髓,以独特的手法处理古典和现代音乐,使那些向来只尊崇权威的乐队成员心悦诚服。他一开始就能有幸和一些优秀的乐队携手合作,并与名  相似文献   

16.
一、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1992年6月28日,北京音乐厅爆发出如雷的掌声,由胡咏言指挥中央乐团演出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观众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音乐家们致以热忱的谢意.这热烈的情景,使一位音乐评论家感慨而幽默地说:“真可以载入音乐史册了!”在这之后的8月29日,在美、加留学的中国青年音乐家吕思清、许斐平、朱小强与中央乐团合作,在北京音乐厅又一次掀起音乐的狂澜.音乐会上,曾在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大奖的吕思清,用他那魔力般的琴声,迷住了所有的观众;许斐平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以深沉的乐思震撼了每个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聋因揭秘周福全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于1820年后双耳完全失聪,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贝多芬也许以为随着他1827年的去世,这一秘密也会随他而去,但他想错了。目前,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其遗发的研究分析,揭示这位著名作曲家的耳聋之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贝...  相似文献   

18.
读到标题中阿尔巴公爵夫人这个名字,人们不禁会想起西班牙18世纪最杰出的画家戈雅,和他最著名的两幅油画《着衣的玛哈》与《裸体的玛哈》(均作于1797—1800年),以及围绕这两幅油画所流传的闲言蜚语,画家与夫人之间的风流韵事等等。有人说如果没有戈雅,阿尔巴公爵夫人最多也只是历史学家中为数极少的人才能涉及的对象,广大群众和艺术爱好者绝不会对她感到太多的兴趣;如果没有公爵夫人,  相似文献   

19.
弗朗兹·舒柏特是位伟大的作曲家,可是他很穷。有个时期,他连钢琴都没有。一次,他听歌剧《菲岱里奥》(贝多芬所作),因为无钱买入场券,只好去卖书。舒柏特被后世尊为“歌曲之王”。他乐思敏捷,作曲又快又多,因此乐谱纸用完后常常没有钱再去买新的。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183;斯坦内尔是挪威著名音乐家。在梅地亚楼大宴会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穿着极为随意,具有北欧人特有的严谨和克制,无法将他与著名国际音乐人的概念相连。但当他坐到白色的三脚钢琴前,音乐的旋律从其指间汩汩流出时,你才能发现他的真情真性。时间,仿佛在这刻凝固,只有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