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鼓纹饰作为一种表象和纯粹艺术,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同时它又是使用铜鼓民族其文化观念、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的物化形式,隐喻着深刻丰富的涵义。粤西铜鼓是古代越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物和艺术品。其纹饰展示了一种凝重美和神秘美,寓含着使用铜鼓民族的太阳崇拜、雷神崇拜和蛙崇拜等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
原始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 ,对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一般可以分为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四类。思茅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僻 ,交通闭塞 ,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崇拜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体表现在: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生活与劳动的缩影;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现;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原始崇拜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殖崇拜是人类最普遍的原始信仰 ,生殖崇拜首先是基于对女性的崇拜 ,原始的女性崇拜观念在民俗活动中历代传承 ,在我国的民间剪纸造型中仍保留有大量的表现女性崇拜内涵的艺术造型符号 ,是女性生殖崇拜文化的重要遗存和积淀。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有着丰富的原始信仰,但总的看来,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构成了其原始崇拜体系的主体内容,并成为其民族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谢琳 《林区教学》2008,(8):159-160
民间舞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形式,是该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集情感、观念、信仰为一体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舞具体表现在:1)中国民间舞是各民族生活与劳动的缩影;2)中国民间舞是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现;3)中国民间舞是各民族原始崇拜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8.
山神崇拜在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是普遍存在的,是彝族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山神观念的形成、对山神的祭祀仪式、山神崇拜的文化内涵几方面对彝族的山神崇拜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生成的过程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人类的早期的活动都是围绕动物和植物而进行的,并且是建立在对动物和植物逐步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端,是文化的源头。原始宗教观念也与此有关,它是原始人对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展,是用已知的知识推演未知的知识而已,宗教产生经过了对动物的崇拜、对半神半人的崇拜、对人的崇拜,然后再到全知全能的灵的崇拜的漫长过程,灵的崇拜是原始宗教观念的质的飞跃,它是现代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阴山岩画的研究 ,透视了原始宗教自然观生成的背景 ,分析了其观念构成的基本框架 ,即天地人的认知结构及其时空意识。并以实例分析了原始宗教自然观中的高山崇拜、动物崇拜、水崇拜的表现方式 ,追溯了原始阴阳观与风水观的影响。从而为阴山地区先民的原始自然观勾画出较清晰的轮廊。  相似文献   

11.
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男女生殖器官执以宗教的崇拜与祭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也是最具特色的信仰。生殖崇拜首先体现在女性崇拜中,女性崇拜体现在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葫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符号是人类原始母性崇拜的重要遗存和祭奠,体现了人类对于葫芦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从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形象出发,揭示以葫芦为象征的母性生殖崇拜,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女性崇拜的文化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彝族的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联系。历史上形成了颇具浓厚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上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原始纯朴的宗教信仰使其思想无垠、观念无羁,对其延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及呈现出特别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色彩崇拜主要包括黑色崇拜、白色崇拜。其中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 ,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 ,是纳西文化胚胎———祭天影响的产物 ,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白色崇拜是唐宋后期才出现的 ,是受到白族、藏族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纳西族的色彩崇拜既是自身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 ,也是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雷神信仰属于原始自然崇拜的范畴,具有自身民族信仰文化特点。雷神信仰在布依族文学艺术作品等方面有具体表现,反映了布依族古代农耕社会的一些信仰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15.
崇石是我国各民族自然崇拜的一种普通形式,虽然这种信仰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最早期(母氏社会),经历剧烈的社会动荡以及文化的碰撞与融汇的洗礼,却丝丝缕缕地被传承下来。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以看见它的踪迹。人们对石神的崇拜与礼拜仪式,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冲击而泯灭。许多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就这一民俗事象已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原始崇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再作浅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和工具,石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受到人们的崇拜,在我国西南民族中羌族和藏族至今仍然保持着对白石的崇拜,这是其原始信仰文化的存留和延续。文章对羌藏民族的白石崇拜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崇拜的缘由作了理论分析,还对二者的白石崇拜各自所具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河池民间传世铜鼓使用的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壮瑶铜鼓使用所体现的民族原始宗教意识、铜鼓使用所阐释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论述红水河流域壮、瑶族铜鼓使用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澜沧江以西与萨尔温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崇山峻岭之中的佤族,在社会生活中特别崇拜牛。牛崇拜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崇拜祖先、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的山地农耕民族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羌族民间信仰是羌人信仰习为的文化表征与羌人民族情怀的精神体现,其中蕴含的生态观是羌人长期与周边环境共生共存、亲和互动的体现,其观念在岁月长河中传承与嬗变,原始的自然崇拜在扬弃中超越,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生态自觉观念,寄托着羌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已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本文拟从滇式铜鼓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传播扩散路径等方面,分析制造和使用滇式铜鼓的古代民族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包括该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流交往、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