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前的一天,我在<中国老年报>上看到<老年教育>杂志向读者赠刊的消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写信索要赠刊,不久,便收到了一本2002年第6期的<老年教育>.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了杂志,当天的晚饭因此推迟了两个多小时.从此,我成了<老年教育>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2.
翻开2002年第3期<老年教育>,喜悦、兴奋与感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连心桥"栏目刊登了我孙子邓宁题为<爷爷的来信>的文章.当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杂志在全家人手中一一传递时,我分明听到了他们心中同样喜悦与激动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我是安徽来安老年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老年教育>是我每期必读的刊物,它栏目新颖,图文并茂,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老年人的良师益友.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在学员中宣传<老年教育>,把好的文章向他们推荐,并鼓励学员向<老年教育>投稿.学员秦多本在我的鼓励下写了一篇<乐在老有所学>的文章,发表在2004年第9期上,使他很受鼓舞,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学员阅读、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读了<老年教育>2002年第4期的<让晚年远离孤独>一文,很受教益.但在"如何将孤独驱逐出‘境'的途径上"觉得意犹未尽.就此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情有独钟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与<老年教育>结缘十多年了. 有<老年教育>相伴的日子,就如同与好友谈心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感到生活是那么充实美好.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和深厚友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江西教育>,每当乡邮员把<江西教育>送到学校时,我都会"先下手为强",来个先睹为快.时间一长,我便尝试着给刊物投稿.没想到位我的第一篇教学小论文<<卖炭翁>一文对比手法的妙用>很快就在<江西教育>1989年第6期"教学一得"栏目中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1999年<老年教育>"秋乐"热线开通.经我牵线搭桥,白先生与田女士喜结良缘.从此,我也与这对老夫妻成了好朋友,他们常常通过电话向我讲述再婚生活中的甜蜜感受和曾经有过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的心情特别好,孩子们问我为啥?我说:"因为今年是<黑龙江教育>创刊60周年."孩子们又问:"那与你有什么关系?"我说:"因为我是她的老通讯员呀!"孩子们似乎若有所思,忙又追问:"你与<黑龙江教育>咋那么有感情呢?"一句话问得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思绪一下子将我拉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我与<黑龙江教育>的情缘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喜相逢     
我在老家四川射洪县安度晚年,孙子在西北边陲当兵.虽然远隔千里,我们却在<老年教育>杂志上意外"重逢"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老年教育>的"年轻"读者.所谓年轻,读龄不足两年.时间虽然不长,却对它情有独钟.我的老伴也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我人在山西,却有缘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教育>相识相知.我和<江西教育>结缘始于2007年,那年,我的一篇书评<在触摸中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发表在<江西教育>A版第2期上.收到样刊后,我认真阅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从此以后,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北京教育>2009年第四期"教师博客"发表的<一剂猛药>一文,我想起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一件事情.我以为教育无法,重在效果,对特殊学生采取一些特别的办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22日,笔者写了一篇<最大的"麦穗">的教育随笔,这次把它收录在我的语文教育专著<本色语文>(2008年出版)中.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0个年头了,与<河南教育>相识也刚好是10年了.由于长期阅读<河南教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10年来,我在基础教育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市、乡、学校评为优秀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所带的班级也连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说句心里话,这都是长期阅读<河南教育>的结果,这也正是我对<河南教育>情有独钟的原因.要说我对她的感情,还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我只想深情地说一句:"结缘<河南教育>,永远不悔!"正因为这样,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自费订阅<河南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有空闲,总要拿起来看上一会儿.每当我阅读的时候,都感觉是在和一位良师益友牵手倾诉.  相似文献   

15.
一生的情缘     
自从1953年在<教育工作>(<江西教育>的前身)发表处女作以后,我便跟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954年春,我正式调入杂志社工作,开始了我与<江西教育>一生的情缘.  相似文献   

16.
爱着批评     
我是在<江西教育>编辑部给我的笔谈函中读到<规定>的.特别是第十六条,读来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冲动.但细细一想,"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一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提前做"负翁"让我婚姻告急>(<科学投资>2005年1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6日教育版).含有或论述这个新词的标题或文章真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百度搜索,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75000篇,可见"负翁"一词在日益走俏,其使用率在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老年教育科学的建设,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全市有关学术力量编著出版一套"老年教育理论丛书"。该丛书力求满足老年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工作者认知和工作实践的需要,力求满足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需要。它既是研究老年教育的学术丛书,又可作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研修的学习材料。本套丛书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每年我都要自费订阅一份<江西教育>,妻子总是不解地问我:"单位已经订了,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钱订啊?"我总是笑着说:"自己的东西看着实在啊!"我搬了几次家,不少报刊已被当废纸处理,唯独那几大摞<江西教育>被我当宝贝似地珍藏着.  相似文献   

20.
时下风行的"生本教育"是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方法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而这一特点正与<品德与社会>课所坚持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相吻合.我从前年起尝试改"师本观"为"生本观",运用"生本教育方法论"改进<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三年来我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