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王熙凤这一形象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塑造成的,她的形象深刻而生动。最甜的嘴莫过于王熙凤的嘴,最毒辣的心莫过于王熙凤的心。她具有两面派性格,向上谄媚,向下弹压她的嘴就具有这种功能,向下弹压是她的职能所在,统治阶级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王熙凤形象在《红楼梦》影视剧中大放异彩。《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顾兰君饰演的王熙凤,狡诈、泼辣、狠毒,是畸形婚姻制度的受害者。87央视版电视剧中邓婕饰演的王熙凤,全面展现了其性格的多样性。89电影版中刘晓庆饰演的王熙凤,心狠手辣有余而人情味不足。96华视版中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形象复杂、性格多样,成为拯救家族厄运的"女强人"。这些影视剧中的王熙凤形象,因剧本特色以及演员表演风格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红楼梦》中刻画王熙凤形象最精彩的情节片段,世人多只从中看到王熙凤泼辣果敢的管理才干,却忽略了王熙凤强势管理背后的种种失策。  相似文献   

4.
老舍笔下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其中泼妇形象写得较为成功。虎妞、大赤包、"柳屯的"等都属于此系列。虽然她们成为泼妇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她们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强悍,凌驾于男人之上。从作者对这些泼妇的描写中可以发现作家的创作宗旨在于批判泼妇型恶女人,并反映出对这类女性的恐惧与厌憎,同时可以觉察到渗透在创作中的老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郭晓红 《时代教育》2009,(10):232-232
本文总结了王熙凤的人物特点,认为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能说会道、心狠手辣却出于无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8.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熙凤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是作者着墨较多、刻画较为成功的人物之一。她年轻、漂亮、泼辣,工于心计,具有突出的管理才能,在贾府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从王熙凤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的主观努力两个方面,对王熙凤在贾府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众多出色的女性形象,王熙凤就是其中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王熙凤外在的美好形象,接着分析其内在的毒辣性格,最终揭示在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她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对其一生做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在阳明门下,王龙溪的个性明爽颖悟,属于真真切切的随任开放型,钱绪山的性格偏向于拘谨淳厚,属于实实在在的安分保守型。龙溪"之学玄矣",然龙溪的"玄",恰好可衬托出绪山的"实";一"玄"一"实",在王门中可谓相得益彰。比较而言,龙溪注重"存异",绪山看重"归一"。然在后阳明时代,龙溪的影响力逐渐超过绪山,进而使龙溪越来越自信,以至在学问上轻视绪山。钱王关系的不和,对王学尤其是浙中王学的发展与壮大虽不能说是致命的,亦是伤及元气的。浙中王学因绪山、龙溪的传续而兴旺,又因绪山、龙溪的不和而衰微。  相似文献   

12.
唐初书论崇王理论有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唐太宗大力倡导下,崇王论一统天下,人为的把本应该按照书法自身规律发展的书法艺术规矩到王羲之书风的狭小空间内,限制了书法艺术争鸣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轨道,这终究挡不住人们满足五彩精神世界的追求,书学理论必然会适时地总结这一需求,并引导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崇王论也因其逐渐不合时宜而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真美"是王充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必真而后才有美.王充之真是能被经验证实的真,以及基于其上的思考、推测和判断之真,因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真美"是王充的审美理想和批评尺度.由此出发,王充否定文章中的语言夸饰,文章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作者的审美想象力尚未获得独立的位置."真美"贯彻到"文"心"同题上,王充要求主体内在思想情感必须"实诚"不伪,文章则应真实地传达自我的思想情感,文是自我的客观化,王充重视文章的独创性,并视之为艺术美的源泉和文章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禅僧月舟寿桂(号幻云)曾编辑《三体诗幻云抄》,其中收录了王维诗的注释,这使得我们得以看到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的王维集版本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王维集》版本之中,应有现在中日两国都没有见到的宋版《王维集》。这部版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王摩诘文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王右丞文集》有所不同。此外,元刻本《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是目前的海内孤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金元编》存其影印版本,因无"帮手",无法确定其刊刻年代,但在《三体诗幻云抄》中明确记录了这部版本的刊刻时间、刊刻人信息。  相似文献   

17.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迥异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热衷性别意识的书写,当代作家王安忆对男女两性关系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思考使她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一种"陛别超越"的阶段."超性别书写"在其创作中的演进过程以及作者独特写作理念的传达,显出自身超越个人感性与个别存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急剧变革时期的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化濡化而又受西方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时势巨变的刺激,对“可爱”与“可信”之统一的企求,儒的道德化灵魂的召唤,使他的学术研究最终走向返经信古,于经史考据之中,寓经世之意。在王国维的心目中,殷周的德治化是“可爱”的,通过考证也是历史的真实,因而是“可信”的。这样,王国维通过回归传统,寻找到了化的认同感,在主观上获得了有生慰藉。但理想与现实终究并非一回事,王国维孜孜以求的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庭珪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王庭珪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王庭珪对佛教的接受;二、佛教对王庭珪的深远影响。两者的关系是宋代文人与僧人互相学习和影响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