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冰 《华夏文化》2007,(3):31-33
明清时期西安城尽管早已不作为首都,但仍是西北重镇,因此这一时期西安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它肇基于隋代大兴城和唐代长安城的皇城。唐末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放弃原长安城的外郭城与宫城,仅以皇城为基础改筑新城。明初重建西安城,以唐末韩建所筑新城为基础,西、南两面仍依原城位置,东、北两面墙垣各向外延伸约三分之一。清代沿用明代西安城,城垣范围与形制因袭明代之旧。明清西安城市的发展,从城内街巷名称就可体现出来。街巷名称丰富多样,比五代至元代有了很大扩充,其中许多都沿用至今。根据街巷名产生的原因,其命名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因…  相似文献   

2.
漫话国子监     
邸永君 《寻根》2005,(3):57-59
北京国子监,自元代至清代,曾是国家最高学府。因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府州县各级官学亦归其统领,故而它也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其衙址在今北京内城北部的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距今已逾700年。当今所存之建筑和规制形成于明代永乐时。明洪武时,太祖于南京建国子监,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相似文献   

3.
画是我国古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据现存资料看,唐朝时已有技法比较成熟的版画出现,如唐咸通九年(868)王为二亲敬造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的版画、现存较早的版画还有五代时居沙州(今甘肃敦煌)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刊印的单张佛画《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等。西夏建国(1038)前后,已占领了瓜、沙、肃等州(即今甘肃省安西、敦煌。酒泉等地)。前述王及曹元忠印造的佛画,均在敦煌莫高窟出上。可见这一地区在唐、五代时,即有版画流传,也有可能就是在…  相似文献   

4.
青石山本是今龙多山汉唐时期流行的山名,当时龙多山的西北相连有九节岭(今九岭岗)。唐代开始青石山有了龙多山之名,特别是唐代孙樵《龙多山录》以后龙多山声名大振,今潼南青石坝北宋称青石县,元代划入小溪县。由于失去地名依托,青石山之名逐渐淡出。囿于乡土地理认知的粗疏,宋代以来历史文献中误将两山分别记载而使青石山反而无法确指。秦汉时期,巴郡和蜀郡在青石山(今龙多山)一带出现边界冲突,一度划定了巴郡与蜀郡的中部边界,后来成为唐宋遂州与合州边界线。  相似文献   

5.
李迎年 《寻根》2010,(1):124-127
<正>权威工具书《辞海》"曾"字,有一条解释曰:"古国名。(1)一作缯、鄫。姬姓。在今河南方城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期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2)  相似文献   

6.
徐超 《寻根》2020,(2):84-85
一冼夫人被誉为“岭南圣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这是对其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功绩的最好褒扬。冼夫人文化在岭南盛行,尤以高州地区为重。谈及冼夫人文化,不得不从当地的冼太庙说起。冼太庙位于高州城人民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今高州市区)后,冼太庙也随之南迁,并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于东门外,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先后重修。冼太庙主体建筑为三间四进,面阔13.2米.  相似文献   

7.
冯立 《华夏文化》2006,(4):42-44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好琴书,善画”。南朝时代有名的高士和画家。沈约《宋书》和李延寿《南史》都把他列在《隐逸传》里。据《宋书》本传记:宋武帝刘裕和衡阳王刘义季曾征召、引荐他担任主簿、太子舍人、咨议参军等官职,均未就,是个高雅隐遁的“  相似文献   

8.
<正>《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杨衒之,北魏北平(今河北满城县北)人。孝庄帝时官奉朝请,历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为人博学多才,兼通佛教经典,对北魏末年王公贵族的腐朽生活和佛寺的奢侈淫滥状况深表不满,曾上书痛斥奉佛求福行径的祸国殃民。其于《魏书》无传,事迹略见于《广弘明集·叙列代王臣滞惑解》。首先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问题。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5年)之后,统治阶级崇奉佛教,王公百官、豪富地主劫夺百姓财  相似文献   

9.
城隍,《辞海》“城隍”条等云:“护城河”,引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既说是浚,当有水。但同书“隍”字条又注云:“没有水的护城壕”。到底是有水没有水?姑且不去管它,反正,城隍后来已经成为神。说是守护城池的神也可以,更准确一点,应说是坐镇一方之神。据《辞海》,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鸟二年。北齐慕容俨在郢城建城隍神祠一所。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后唐清泰元年封城隍为王。宋以后祀城隍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为什么历代这样重视城隍,以至朱元璋于立国之初就为此特别下了一个红头文件?  相似文献   

10.
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 ,中国出了个关汉卿。作为东西方两种戏剧文化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生活在 13世纪 ,莎士比亚生活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前者要比后者早出 3 0 0多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代距离都如此遥远的二人 ,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人们偏偏喜欢将他俩相提并论 ,个中缘由 ,说来意味深长。西方人崇拜莎士比亚 ,也喜欢关汉卿。按《英国简明百科全书》“元代戏曲”条的说法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剧作家 ,也是文艺理论界所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早在182 1年 ,英国外交官G .T .Staunton翻译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中 ,即有《窦娥…  相似文献   

11.
张笑峰 《寻根》2011,(6):90-95
西夏于1038年立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其国号为“大夏”,自称“大白高国”或“自高大夏国”,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等多民族的政权。西夏曾先后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宋史》称其为“夏国”,《辽史》《金史》称其为“西夏”。  相似文献   

12.
<正>《五灯会元》卷六:凤翔府招福禅师,僧问:"东牙乌牙皆出队,和尚为甚么不出队?"师曰:"住持各不同,阇黎争得怪。"西南师范大学白话版释曰:凤翔府招福禅师,僧人问:"东牙西牙的人都出了行列,和尚您为甚么不出行列呢?"禅师答:"停留和执取的都不一样,阇黎怎么能够怪我呢?""五灯"之中,唯有《景德传灯录》收此段语录,可见《五灯会元》关于招福禅师的语录  相似文献   

13.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和"画中兰亭"。此画真迹于清初曾遭火焚,断为两段。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前半卷《剩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半卷《无用师卷》,两者分别为"镇馆之宝",300多年  相似文献   

14.
朱定波 《寻根》2013,(3):33-38
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粤两省汉族先民,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和广东的惠州府、潮州府、嘉应州(今梅州市)。闽粤先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在垦荒地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姓氏相连结的血缘聚落或聚居村落,很多都是以祖籍地的  相似文献   

15.
钱玉趾著《九歌全新解译》 2 0 0 0年 1 2月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忠于原辞又典雅隽永 ;注释化难为易 ,通俗易懂 ;专论部分着力运用历史及考古方面的最新成果 ,分题立论 ,配有 4 0帧插图 ,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且旁征博引 ,有极强的说服力。本书认为 :《九歌》的主要诗篇是爱情诗 ;云中君、少司命、山鬼都是男神 ;《礼魂》是祭祖乐歌 ;云中君、大司命分别象征晚年及去世前后的楚威王 ;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分别象征执政前期、中期及被囚于秦国的楚怀王 ;东君、山鬼分别象征初立为王、放逐屈原时期的顷襄王 ;《九歌》是屈原精心创作的具有深邃寄…  相似文献   

16.
李巾 《华夏文化》2006,(3):56-58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既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又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40年之久。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中,西安是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一个。特别是周、秦、汉、唐,都是统一的大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西安以其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一种厚重素朴的气息,众多王朝的建都更使西安增添了神秘感,具有一种不可亵渎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刘敏 《寻根》2013,(6):133-135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三国志》作者。(《华阳国志》云:“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西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羌族,黄河母亲养育的中华儿女,早在公元6世纪时已生息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河曲折支之地。隋唐王朝辖下的部分党项羌族,在唐朝中期从原居地向西北大迁徙。在今宁夏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藩镇势力,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臣属关系。宋初,李元昊始建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号大夏,史称西夏。境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奄有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自元吴立国,共传10帝,历时190年,1227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西夏王朝在中国中古历史上处于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司马法》从汉志著录的一百五十五篇,到隋志著录的三卷,到今本的五篇,期间亡佚太半。从《太平御览》、《玉海》、《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注疏》等古书引《司马法》文看,《司马法》佚文的亡佚时间当在东汉末年至北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校订前,而大量散失时间在南北朝时期。隋唐至北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校订前的《司马法》与今本《司马法》大体上一致,在内容上尚保留了一些逸文,比今本要丰富些,但不是今本。《武经七书》的校订才确定了今本《司马法》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与美     
生活与美张岂之一、情趣生活中的情趣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你要捕捉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子过去了一大把,五十年代初我在古都西安南院门经历的生活情趣,永存于内心深处。那时我是一所大学的青年教师。校址在西南城角。学校百废待兴,刚盖起一幢两层的办公教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