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圣门八方拳     
白云龙 《精武》2007,(11):49-49
八方拳又称八步连环拳,是明清之际流传于回族教门中的一种独特拳术,全称圣门八方拳。其拳分上下八路,八八六十四式,左右相同,虚称一百零八式。此拳以走转为主,据传此拳系八卦掌的一个分支,但拳理却不相同,表似八卦,内类查、花,步法迥异,以"走三步退一步"为原则,退一步又是下一式的第一步,又称作"三步一冲拳,收必往回返",进也是退,退也是进,忽进忽退,诡异多变,七步并一步,有脚踏七星之说,连绵不断,最后形成8字一圈。此拳身如腾猿,掌如牛舌,刚柔兼备,动静互参,循环往复,动作简单明快,短小精湛似心意拳,技击性非常强。套路中没有一个多余动作,中段插花加一亮相动作以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龙潭湖公园"龙字碑林"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教授太极拳。老人的动作轻柔、拳姿优美,颇有一种清风淡定、气定神闲的优雅,让人感受到太极拳那古朴、淳厚的神韵。练完拳架,老人还要和学生们推推手。别看老人才一米六五左右的身材,清瘦儒雅,可是,《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玄妙景象,在老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老人名叫李和生,老人教授的太极拳是杨健侯老前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3.
流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一带的黑虎拳以拳架低矮、发力暴猛、招式奇特、内外兼修著称。'四红'拳指的是黑虎拳中的'朵红'者红'大红'里红'四路拳术,本文除介绍了贵州黑虎'四红'拳的拳谱外,还介绍了黑虎拳的练功方法——黑虎五阶段。  相似文献   

4.
岳家拳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古代拳种之一,由于历史变迁,其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致使岳家拳的传承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岳家拳在黄梅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弊端及特点,提出黄梅岳家拳的发展要走文化自尊的发展道路,走进学校课堂的发展道路,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走媒体传播的发展道路的措施,这不仅对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有指导意义,对其它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有迁移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绥滨 《精武》2003,(5):10-11
金刀出鞘拳是青城绿林派的基础拳法。很多人听到基础拳法就不屑一顾,一心想学高级武功,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哪有高级,青城武术还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意即最好的功夫就是最简单的。所以等你练完高级武功再跟人打斗时,你会发现你打败对手往往并不是用的高级功夫中的某一招,恰恰是基础功夫里的某一手。  相似文献   

6.
说起来,你能相信吗?一位八十三岁的老人,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每天早晨四点半,总要从茶食胡同的南家湾,步行六、七里路,到龙潭湖畔去练拳、教拳。当他一气练完了十四趟拳,三趟枪,两趟刀,两趟剑和一趟棍后,徒弟们才陆续到来,开始教拳。而且,每星期的二、五晚上,七点到八点,还要步行四、五里路到东城区的武术馆所在地——东单体  相似文献   

7.
车星辰  郭新华 《武当》2006,(9):34-36,37
内功大架子,是西北疯魔拳械体系中拳功一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重要功夫拳架。此拳既是疯魔拳门入门必练的基础功夫,又是“壮内坚外、抻筋拔骨、凋息走劲、抗打反弹”的高级功夫。  相似文献   

8.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9.
杜子宇 《武当》2006,(7):15-17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源;宇宙全息,人天一体。所以李派太极以天地人三才定位,由天盘、地盘、人盘三大主拳构成一个完美体系。三盘结构反映了太极大道化无生有的顺衍规律,而从人、地、天的修习程序则说明知顺图返、返璞合真的总规程。正是内练精气神,外应玄化道。简言之,人与  相似文献   

10.
一、引子春节前.我随吴彬老师赴浙江宁波参加四明内家拳年会暨研讨,成果汇报会。每年我都会来浙江.但都是到浙西参加登山户外运动.浙东还没有涉足过;从事武术宣传这么多年.经常与这拳,那拳打交道.却没接触过四明内家拳。因此宁波之行对我而言颇有新鲜感。宁波.我是因桑兰而走近她.那年桑兰伤后.在北京宁波饭店举行的生目Party上.我知道这位坚强而又乐观的小姑娘就是宁波  相似文献   

11.
龙形拳     
荣中根 《武当》2006,(4):3-4
一、龙形拳渊源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12.
刘严木 《精武》2009,(9):65-65
2008年暑期的一天(距离开学还有半个月时间,因为暑期前加入了深圳大学内家拳武术协会,我每天下午都会抽出些时间来练习师父刚教的形意五行拳),我突然听到隔壁邻居大喊:“村子路口有名女子被抢东西啦!”刚从外面回来的父亲和我急忙联系上两名邻居,准备出发去事发地点。我们商议好,两名邻居和我跑步去,父亲则驾车前往,以此来形成对歹徒的包夹。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些网友说自己练习的这种拳好,而还有些网友又说自己练习的那种拳好,并为此而相互发生争执,都在说自己的拳好,对方的拳不好。我自己也是个武术爱好者,看了很多的书和杂志,上网很多年,经常也见到有人说这个拳好,那个拳好。让旁人看了一会想学这个拳,一会又想学那个拳,满心以为只要自己学了,就一定能学好成为武林高手。这山望着那山高,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任何成绩,光阴倒是浪费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峨眉拳初探     
现流传于河南境内的峨眉拳,原称"玉女拳"。其产生的缘由,发展的路径,决定了它利用距离、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的技击特点。研究此拳,有助于现代人对古代技击文化有更为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5.
我习峨眉拳     
张春 《精武》2006,(8):60-60
峨眉拳始为道姑所创,为出家女子的一种防身拳术,迄今已有四百余载的历史。该拳招法精绝,技击性强,拳理奥妙,以后发制人为根本法则。手、眼、身、法、步自然灵活,动作小、变化大,借力使力,以巧打人。这期,我们请一位习峨眉拳的武友来谈谈练功体会。  相似文献   

16.
哈达 《中华武术》2005,(8):37-37
我的恩师自幼从学于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几十年来练功不辍。在练功的过程中还有幸得到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指教,我的老师经常讲多亏这些老先生的栽培和谆谆教导,自己才得以步入意拳殿堂。意拳实是集养生、技击于一体的上乘实战拳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掌握意拳的要义,就要多多深入研究王芗斋宗师所留下的拳论,还要了解以姚先生为首的这些意拳二代名家留下来的练习方法和心得。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这样练出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意拳。  相似文献   

17.
中华名拳——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兵  王宏强 《精武》2011,(1):72-77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张连生 《武当》2015,(2):16-17
大悲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具有极高健身养性价值和极强的技击威力的一大法宝,是中国武术文化同佛教文化相融会的一种密宗拳术。大悲拳拳姿端庄宁静、气势恢宏、身法舒展、变化多端、神妙无穷,对人的神志、脏腑、筋骨和肌肉均有全面的锻炼作用,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以柔化为主、非常优秀的上乘功法。正因为大悲拳具有优异的健身养性效果,习练大悲拳的人越来越多。大悲拳不但包涵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三种拳法,还包涵了大量的主要代表"北腿"的戳脚功夫,和易筋经、洗髓经和瑜伽的一部分功法。  相似文献   

19.
周至譓 《精武》2007,(12):15-17
本文作者自幼习武,师承岭南洪拳名家刘天佑,为"烂头何"一脉洪拳正宗嫡系传人,习武数十年,勤操不辍,拳艺日臻纯化,境界堪称一绝,现任广州市武协洪家拳会副会长,一级武术教练,在岭南武术界享有盛名。——编者  相似文献   

20.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