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区空中水汽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11个探空站的1981年~2002年1月~12月每日2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运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了祁连山区四季的平均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以及区域内的空中含水量等。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气中的水汽年输入总量为9.392.5×108t,水汽年输出总量为8.031.5×108t,表明在输入该区的水汽总量中只有14.5%成云致雨或留在该区域上空,其余85.5%的水汽成为过路水,即潜在开发的水资源量较大;区域内年空中含水量为331.2×108t,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对比特征约5∶1;四季中水汽的辐合中心基本维持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省的东北部一带,夏季最大(-7.4g/g/s),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1.4g/kg/s),说明这一区域内非常有利于水汽的堆积,存在很大的人工增雨(雪)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通道主要有4条,欧亚非大陆的陆上通道、西太平洋通道、孟加拉湾-南海通道以及局地水汽通道。(2)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在不同高度存在差异,典型旱年中低层以局地水汽输送为主,高层以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为主;影响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在中低层上源自西太平洋,高层源自孟加拉湾-南海。(3)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南海是导致金华秋季降水异常的关键水汽源区,其中典型涝年西太平洋的水汽贡献率较旱年增强12.36%,孟加拉湾-南海增强15.79%,并且异常水汽主要以西南气流的形式输入金华影响降水。  相似文献   

3.
雾是水汽在低层大气的凝结现象,本文从2013年12月云浮市一次大雾的近地层物理现象分析,以寻找出一些预报大雾的敏感指标,结果表明出现大雾的充分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逆温层、水汽饱和度、地面和850hpa的风速等,但是近地层的水汽条件是形成大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浙江大气透明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骏强 《科技通报》1989,5(6):30-3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大气中的水汽和气溶胶对太阳直达辐射衰减的计算,揭示大气透明度时空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文中指出:浙江省气溶胶的时空变化是引起大气透明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气溶胶以及地形的间接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气透明度的空间分布;而天气气候的季节变化决定了大气透明度季节变化的特点。此外,从杭州湾地区历年大气透明度的变化中可看到: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大量增加,致使该地区大气透明状况越来越差。因此说,环境的污染会对气候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艳  蔡敏  夏晓丰  季致建 《科技通报》2010,26(5):787-794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1~2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持续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对流层中低层切变的维持和有利的温度层结是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和暴雪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对该区域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重点分析,可知:水汽从孟加拉湾沿云贵高原或越过中南半岛到内陆,以及从南海绕过中南半岛经转向气流输送,北上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通道行进;与夏季梅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不同,冬季的水汽输送通道随高度有明显的变化,水汽主要是由西边界进入该地区,主要水汽辐合发生在850hPa以上。而孟加拉湾和南海作为主要水汽来源,前者在中高层作用明显,而在低层后者的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张伟雄 《科技风》2014,(24):84-8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于火电厂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如何更好地践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这是今后火电厂发展的主题。而电厂化学在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大大促进了企业的节能减排效能。本文试以燃烧工质燃煤、动力工质高温高压水汽为例,就电厂特色的化学综合实验开发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形成雾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近地层的水汽比较充足;二是空气中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一般情况下,近地层的水汽是较充足的。凝结核,如尘埃、烟粒等,空气中是具备的。关键在第三个条件,即空气中的水汽能否达到过饱和。  相似文献   

8.
李进  毛则剑  周娟 《科技通报》2020,36(4):28-34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月降水资料,对杭州地区近66年的空中水资源和降水转化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年平均水汽含量为28~30 mm,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空间分布上,南高北低。时间演变上,年平均和春、秋季水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春季的下降趋势更显著,夏季呈弱上升之势,冬季在20世纪无明显趋势,21世纪后显著减小,其中除冬季外,其余均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杭州平均季节降水转化率最大为冬、春季,其次是夏季,最小为秋季,降水转化率普遍偏低,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汽含量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好,其可作为降水预报的指标之一。除水汽条件外,散度、尤其是涡度等动力场的配置是决定降水转化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分析,提出了水气系数的概念。为定量研究蒸发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小,计算每月不同风向出现的频数和平均风速,用水气系数影响程度来计算得出建设西湖对周边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地基GPS 进行大气水汽遥感时,加权平均温度对水汽遥感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加权平均温度的获取方法进行了列举和比较,并对benis经验公式进行了检验,得出基于benis公式的昆明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其精度优于3.4K.  相似文献   

11.
杨明 《中国科技信息》2006,(6):92-95,91
水在火力发电厂的作用是能量转挟、传递的介质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机化学工程技术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提供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所要求的水质。化学及监督工作首先要保证足量的、合格的除盐补给水,其次要避免热力设备结垢、腐蚀,保障机组稳定、安全运行。化学监督工作有其自身的逻辑层次:制水质量监督阶段;水汽品质调整监督阶段;结垢、腐蚀监督评价阶段。下文就按这三个阶段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12.
岑思弦  秦宁生  李媛媛 《资源科学》2012,34(8):1538-1545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达站径流量以2~4a时间尺度为主要振荡周期;而石鼓、屏山以及小得石站径流量在197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这种突变主要体现为变率突变,1970年以前振荡周期以2~4a时间尺度为主,1970年以后振荡周期则转变为以8~16a时间尺度为主;当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上空的西风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增加(减少),有利于金沙江流域源头径流量增加(减少);当沿青藏高原南侧边缘西风水汽输送以及中国东部至日本附近地区气旋性水汽输送环流西侧的东北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中下游沿岸降水偏多(偏少),导致金沙江中下游径流量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次杭州地区局地强风暴的地面能量和水汽分布演变分析,得出:(1)局地强风暴的发生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能量、水汽扰动密切相关,地面强的中尺度质量辐合、水汽辐合位于局地强风暴移动的前方。(2)地面高能中心和高露点中心出现在这次局地强风暴发生前1—2小时。强风暴天气出现在强能量锋区和强露点锋区上。(3)在有利的大尺度条件下,地面中尺度扰动能量辐合区和扰动水汽辐合区及中尺度高能中心是这次强风暴形成和加强所不可缺少的局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焦炉气制甲醇中,水汽比调节一直是企业用来优化工艺指标,提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济南国际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济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29日~2月1日济南机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探讨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水分子独特的结构,水汽自然凝结成的冰晶具有规则的形状,这些冰晶漂浮在空中,在光的照射下,竟然可以变幻出许多奇妙的景观!在空旷的地域扫视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4~25日出现的大雾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属发生在弱降水后的辐射型大雾;近地面层稳定适宜的风向风速和弱冷暖平流均有利于逆温层生成;能见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强烈的局地升温和冷暖平流均有利于大雾消散。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界对台风形成机制认识的现状 关于台风的形成机制,这是一个迄今为止科学界仍未完全弄清楚的问题.目前科学界认为,台风发展主要依靠水汽的潜热能的释放.但是,在台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热能究竟是怎样转变为机械能的呢?对这一重大问题,目前科学界仍未完全阐明.科学界总结出了形成台风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下游河谷有一个巨大的马蹄型大拐弯地型,由于这个大拐弯地形的存在,使本来属于寒冷干旱气候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不知何时开始竟然出现了暖润宜人、四季如春的舒适气候,那些只有在温湿气候带才会生长出的红花绿草、鲜果美景,为什么会出现在青藏高原这个奇特的自然环境中呢?  相似文献   

20.
姚静  周丹丹 《科技风》2014,(18):182-182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分析把2011年9月黄河流域秋汛期渭河降水分为3次主要的强降水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三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中高纬度的冷槽低涡与低纬度热带系统以及副高的相互配合是造成渭河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来自海上的水汽强输送区与雨带的配置关系极为密切;平均垂直速度场可以大致判断降水强度和落区;中低层辐合及上升运动为降水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SI指数在反映秋雨中指示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