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二百多件唐代金银器中,有一件银壶自出土以来便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它就是早已蜚声中外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 这件银壶高18.5、口径2.3厘米。其造型采用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扁圆形的壶身顶端一角,开有竖筒状的小壶口,上置覆莲瓣式的壶盖,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出土的佉卢文文书材料为我们了解三至五世纪鄯善国僧人的世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僧人娶妻、收养行为是其世俗生活最为明显的表现方式之一。这一行为的产生受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国家发展需要及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这对以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摇钱树内涵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摇钱树大量出土于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东汉墓葬之中,早期献未见到有关摇钱树的名称。要弄清楚摇钱树的最初得名,看来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4.
“青海是彩陶的王国!”来青海参观。旅游的客人和当地居民常有这种感叹。青海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社会经济非常繁荣,与同时代中国其它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制造了难以数计的彩陶,生时用它盛物,死后用它随葬。今天,生活在青海东部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劳动中,经常发现有彩陶出土。全省现已调查、登记的这类文物点有800余处,共出上彩陶3万余件,而这仅仅是埋藏在地下的彩陶中极少的一部分。马家窑文化一度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它包括五岭下、马…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贵州赫章可乐夜郎时期民族墓葬中出土的巴蜀式柳叶形铜剑,反映从战国早期开始,巴蜀铜兵器就不断输入到夜郎地区,并稳定地融入到当地民族文化中,发展成为当地有代表性的兵器系列。其传输路线对于南夷道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而巴蜀式长兵器在当地的阙如,可能是巴蜀地区曾实行过特殊的兵器禁运政策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镇"是汉墓中常见的随葬物,在各地发掘的墓葬中多有出土。汉代以前的镇集中分布于东南地区,其它地区也有零星发现;两汉时期,镇的分布地域已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数量、造型以及加工技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其造型生动活泼、形制特殊,出土时多为四个一组,器物组合完整,是研究当时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镇进行梳理进而对先秦两汉时期镇的使用和发展演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4年7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剧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两个月。该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继新疆、西藏和陕西博物馆之后推出的第4个与地方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重要展览。展览汇集了湖北省博物馆等十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122件(套)精美文物,系统展现了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的高度文明。  相似文献   

8.
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反映,禹羌族群早期曾居息于岷江流域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并在其地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形成跨血缘、地域的大型族群联盟,促进了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文化的昌盛繁荣;正是其后裔代表的氐羌族群与来自东南方向的濮越族群一道,创造了蜀地三星堆文化以来极为辉煌的区域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唐豆卢军是吐谷浑人组成的军队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载有陈国灿先生著武周瓜沙地区的吐谷浑归朝事迹一文,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载有齐东方先生著吐鲁番阿斯塔二二五号墓出土的部分文书的研究一文,陈、齐二先生皆据吐鲁番出土有关武周时期吐谷浑归朝文书研究了几个问题,都有创新见解,读后,甚为钦佩。找熟读这一批吐鲁番文书,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之一:豆卢军这一名称如何解释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吐谷浑居住地区历史等等。  相似文献   

10.
自古至今,四川盐源地区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盐源县土坑墓群中出土了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物,其形制和风格与周边地区化因素有许多的相似或相同。可基本确定为律人的化遗存。本根据历史献、民族调查资料以及前辈学的研究成果,对盐源地区民族的变迁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律化与滇西地区青铜化和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胡人牵马瓷俑谈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彭适凡,彭涛1970年江西景德镇市郊新平乡洋湖村毛蓬店的社员群众,因取土掘出了一座北宋墓葬。墓中出土一批瓷俑和其它建筑模型等陪葬器,其中有一件是双胡人牵马俑,青白瓷质,釉质莹润,光滑透亮,是影青瓷中难得的佳作。马骠...  相似文献   

12.
金沙出土的良渚玉琮最初是在距今4800年前在良渚文化分布区的环太湖地区由良渚人制造,在距今4600-4400年间又由良渚人加刻了符号,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随良渚人由太湖地区进入中原地区,后于殷墟二期至殷墟三期时,随在中原活动的一支人群由中原进入四川成都平原,最后于西周早中期埋藏在成都金沙遗址内.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高层次文化遗存所有者应是华夏族的一支,是早期蜀的统治者.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高层次文化遗存所有者可能与良渚文化后裔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郭店楚简自上世纪90年代出土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包括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以及相关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专家都迅速投入到整理与研究当中。郭店楚简的出土、整理与研究,是上世纪考古学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今天距离郭店楚简出土的时间已过去整整20年了,而学界对其的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着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与可能。就这些年  相似文献   

14.
翻开历史画轴,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现在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  相似文献   

15.
王永胜  罗剑波 《寻根》2004,(2):121-127
一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生活的场景定格成一个瞬间,并以最简单最直观的形式凝固在某种物体上时,我们认为先民的文明程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少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变化是明显的。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出土了1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型舞蹈纹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器身上发现了3组舞蹈纹饰,每组5人做手拉手跳舞状,勾画虽然简略了些,但是“在原始社会出土器物中,这样完整地表现人物和描绘人的活动的图画还是第一次”(《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吴山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此外,西安半坡出土的1…  相似文献   

16.
肖家屋脊文化是两湖地区龙山后期或夏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由于考古资料的限制,该文化许多基本问题尚未理清。本文首先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肯定了"肖家屋脊文化"的命名;继而对该文化出土的玉器加以考察,认为数百件精美的小件玉器当属于海岱或者中原文化传统;最后通过对聚落、墓葬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肖家屋脊文化社会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西伯利亚地区,以中俄蒙交界的阿尔泰山而得名。其留下的文化遗物,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多是用木材、皮革为材料制成的生活器具、饰物,图纹的特点大多是反映动物争斗的情景,具有生动的力感。1.毛毡制马头罩该文物为阿尔泰的巴兹瑞克第一号古墓出土,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制品,是当时族长陪葬的棕色马所佩戴的马头罩。由毛毡和皮革制成,上面描绘着鸟兽争斗的图样。  相似文献   

18.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其主体文化象征与彝族先民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解读彝文典籍,再从空间、时间及民族志资料综合分析,作者认为三星堆文明与早期彝族先民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滇东与黔西①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生境条件,使该区域早期青铜时代②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随着近年该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推进,滇东黔西地区早期青铜时代文化面貌逐渐地清晰起来,其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研究对于古夜郎的渊源和发展历程的探讨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信息,并有利于我们认识滇东黔西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居民的丧葬习俗、祭祀礼仪活动、社会组织形态以及生业、经济形态等。  相似文献   

20.
在亚洲东部有三颗出土的金印,尽管它们被发现的年代不同,地理位置也相距很远,但是内在的某些特点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并且对于中日友好往来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们是在日本志贺岛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金印”、在我国云南省昆明郊区石寨山古墓发掘出的“滇王之印”、和最近在江苏省扬州地区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出土的“广陵王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