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端午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关端午节的来源,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之说、恶月恶日驱避之说等等。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相似文献   

2.
端午的习俗     
饰非 《初中生》2008,(5):14-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关端午节的来源,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之说、恶月恶日驱避之说等等。  相似文献   

3.
端午趣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因唐老宗八月五日生,宋璟为避讳,就改称“端午”。古又以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月令广义》:“五月初五日端阳节。”端午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佳节,自古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袋、悬蒲剑等俗。【赛龙舟】端午赛龙舟有许多传说。据《曹娥碑》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停止伐齐而渐被疏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国务院修改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二个端午假期.四年前,南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Festival)"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迄今已经有2500余年历史和文化的端午节,怎么反而被韩国人捷足先登而"申遗"成功了呢?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端午的含义是什么?词典上说;端午是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这一天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其实,早先的每月初五,均可称为“端午”。因为“端”就是“初”,所以初五就叫端午,端只作一般用法,并非专指五月的初五。后来,五月初五单独成为节日,就把“端五”称作“端午”,成  相似文献   

6.
正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为仲夏,其第一个午日正好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后来,因屈原在这天抱石投汨罗江,由此水神便被人格化为屈原,祭祀水神的仪式也就发展成了纪念屈原的活动。隋唐之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开始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并流传至今。因而,每逢端午佳节,屈原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汨罗江、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字眼中都饱含着后人对他的敬重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端午的粽子     
<正>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我们故乡,家家户户都会品尝独有家乡温柔味道的五芳斋粽子。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名字。端午节,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故乡端午节的习俗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用艾草、菖蒲、蒜头连梗  相似文献   

8.
话说端午     
水墨 《良师》2004,(1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传说丰富,流传到今天,不仅产生了许多相异的节名(如诗人节、女儿节等),而且各地有着不相同的习俗。主要有:悬挂菖蒲(chānɡpú)、艾草,游百病,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许多活动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其中“赛龙舟”还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赛事。屈原投江的传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xū)说,纪念曹娥说,吴越…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师: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生1:五月初五教师投影出示唐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指名一同学朗读全诗)师: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相似文献   

10.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们早已经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父亲节”送给爸爸小礼物,习惯了在“母亲节”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还被称为端阳、午日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习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还有悬钟馗像以驱邪、挂艾草以避邪驱瘴、佩香包驱瘟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  相似文献   

12.
端午     
【相关题目】赛龙舟青青粽叶艾蒲飘香端午随想温馨端午节那年端午【写作指要】端午是一个以严肃的心情来过的节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曾于农历五月初五含愤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这一天要吃粽子,赛龙舟,艾蒿高挂,雄黄飘香,粽叶滴翠,香囊系身……端午节的民间风俗各地不同,但都围绕着驱妖祛邪。写这个节日要抓住本地区  相似文献   

13.
端午两千年     
古老的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湖南岳阳一带称端午为端阳。分小端阳和大端阳。小端阳即各地认同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大端阳为农历五月十五,气氛没有小端阳浓烈。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与吴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昊国军事家伍子胥,和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在吴楚地区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且两地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端午习俗。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地区会有如此相同的传说与习俗,而且能绵延不断的流传两千多年呢?这与吴楚地区的文化生态小生境和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那年端午节,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一家人就早早上了路,回农村老家过节去。两部自行车,妻一部,驮着大包小包的节日食品;我一部,前杠坐着小女,后架坐着大儿,我们在田间的土道上慢行,满眼绿色,心旷神怡。儿子问:“爸爸,端午也可写成端五,对不对呀?”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会咬文嚼字了。我说:“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节、端阳节。”女儿问:“爸爸,我们幼儿园老师说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儿子抢着回答:“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就把粽子投进江里,把五月初五定为节日。”我补…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是个很传统的节日,它最广泛的民族意义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另外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和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在民间,这是一个体现民俗民风的典型节日。但随着洋节的大肆扩张,除了春节有一台全国性的联欢晚会造势,中秋节有铺天盖地的月饼广告提醒外,诸如端午、重阳、七夕这些传统节日就“门庭冷落车马稀”了。  相似文献   

17.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相似文献   

18.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由于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故称端午(端,初也),也称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此时正值夏至前后,又称天中节、天长节。以前民间过端午节有  相似文献   

19.
“端午”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也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全国放假一天,加上双休日.形成一个“小黄金周”。“端午”的地位.也从此“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适合五年级)教学理念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从2008年起,端午节正式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端午文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