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
三、学具促进科学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进行实验活动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科学教育工作者中已没有分歧。但为了不影响课堂秩序,要求学生“不要讲话”“不许乱动”等限制性和无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自然学具逐步深入课堂,成为开展小学自然实验教学和科技活动的器具。利用学具进行自然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予制作、观察、实验、操作,无疑能对在自然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为什么要引导学生操作学具1)操作学具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初的知识来源于动作,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采自感官。小学自然学科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和独立思考,尝试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李敬 《云南教育》2007,(9S):26-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8.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才的关键。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由于操作活动更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规律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是“学会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会学习”之教,一定是引导之教;“学会学习”之学一定是领悟之学。引导之教与领悟之学的合理运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导学、悟学、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的共同活动。雨知识的获取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实践、思考和说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修订版 )》指出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 ,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这段论述给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一条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并日益显示其积极作用。   一、学具操作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学具 ,是在学习过程中供学生操作的具体材料。操作 ,是指按一定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动手活动。学具…  相似文献   

13.
“说学”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基本策略和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说学” ,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 ,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 (包括获得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体验等 )进行反思并加以表达。该项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以说促思 ,以说促学 ,重在交流与表达 ,从而实现思、说、学的有机统一。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说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说学”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首要的一环就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会学”数学的能力。一、注重参与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注重过程,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并进行比较、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自己把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各种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及几何形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都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领悟这些公式是如何得到的,从而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日益显示其积极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去自主探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地判断、推理。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具操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要基于适当的时机、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生成,突显学具操作的必要性、过程性和思维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发挥新教材中学具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拼拼、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科学分析数学算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凌瑞初 《江苏教育》2001,(18):36-38
让每个学生部成为研究,就是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有目的、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教师通过“引”的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己领悟,从而实现学生“探”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