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2.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这是常识,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新课标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并把它视为"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说明"观  相似文献   

4.
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即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激发写作兴趣,抒发情感表达而进行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变"要我写"的被动写作心理状态为"我要写"的主动情感释放中来,从而也促进了我们由"教师"到"导师"的角色转变,引导孩子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学会用心灵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在践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丰富活动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为心声",佳作是抒写真我情怀的,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大,情感丰富,对人对事对生活常常有自我的看法,而在写作中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内心情感。原因之一是初中作文教学更多的是为应试服务,偏重于技巧和框架,缺少了内心情感的引导,呈现出不少素材雷同、表达牵强的格式化作文。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体验,能有助于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改善初中作文的雷同化格式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要通过品味语言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学会品鉴文本的题目,锻炼"解题"能力是培育学生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难,第一难难在出题目.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话可说,出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要让作文者有话可说."命题要能命中学生内心的"积蓄",触发他们思想表达的欲望,激起他们情感进发的希望,那么他们必能欣然提笔,倾注心力,快乐完成作文,写作也必将成为愉悦的心灵旅行了.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内涵深厚的大事",由"课本的教学素材"转向"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作源头上进行写作指导,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积淀学生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带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丰富的文本资源,培养学生在理解中感受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品味中体会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节日资源,以"节日"为抓手,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活动序列、科学制订活动计划,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坚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定会丰富充实,内心的"积蓄"也会日渐增多,写起作文来应不再感到困难和厌烦,而是水到渠成、有米可炊,作文的内容和情感也均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真实",写作水平必然会日渐提高。  相似文献   

12.
"曲调未成先有情",万事情为先,情为关键,作文也这样。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将情感融入到作文中能洗涤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特别是升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教师如何巧妙挖掘,借助情感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开启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1.挖掘教材,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它收录了不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国外有《梦幻曲》催下鳄鱼眼泪的故事,而在中国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这其中蕴涵的都是"情",所以音乐教学,要倡导"情在先"的理念。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可以先从音乐审美这一途径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就能很好地实现以上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欣赏·评述"领域是实现美术课程首要价值--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平台.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对这一领域并不重视,更谈不上感兴趣.因此,本文作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作品的选择、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法和欣赏评述的方法上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力求使学生爱上"欣赏·评述",学会"欣赏·评述",在欣赏、评述中增强艺术感悟力,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常常看见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却挤不出一点"墨水"来。仔细分析,主要的原因还是缺少丰富的积累。因为胸中没有"积蓄",所以笔下就流淌不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独特窗口.因为它不仅仅是"音高、音色、节奏、结构",它还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关注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色、韵、情",更好地去表现、去创造,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是笔者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体验音乐情绪、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音乐爱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教材选文大都蕴含丰富的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进入角色、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展开想象等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体会文本的情感内涵、基调,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