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活动和服务满足社会成员身心的发展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性组织。具有正规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服务性、志愿参与性等基本特征。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社区体育发展中具有加速转型时期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化进程、有效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更好的促进社区居民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建立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体育组织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也体现了多种功能。由于社区体育组织活动所涉及人群范围广泛,在公共空间中应扮演的角色塑造与功能发挥也就越大,仅就政府职能的承接者、社会诉求的反映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和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的角色阐释了社区体育组织的角色定位、功能实现与社会资本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外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上的特点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出如下启示:目前我国可以建立以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中心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俱乐部实行民办官助、自营自治的组织管理形式,实行半公益半消费式的经营模式;俱乐部以社区整体为服务对象并建立起覆盖整个市区的社区体育网络,实现与社区内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组织和晨晚练体育活动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上海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实践探索,分析了上海社区体育组织的特征和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设计了以街道社区为基点的上海社区体育组织发展的基本架构和基本体系,提出了发展上海社区体育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创新社会治理背景出发,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总结归纳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实践经验,提出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转型思路:在管理方式上向“自治”转变,在组织性质上向服务型转变,在组织治理能力上向现代化过渡,在组织服务内容上向体育公共服务和会员服务并存转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的最佳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进行改革,使其走进社区与社会体育接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不仅能节约体育资源,提高有限的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天津市51个社区的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为基础对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结论:1)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的体育健身组织体系;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站、点以小型、中型为主;其组建以基层政府协助与群众自发组建两种形式为主,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的组建及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团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2)在条件成熟的社区中可以扶持和发展一部分正规的民间体育组织,使其逐步成熟、承担起社区体育的具体管理工作.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需要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会员健康发展的法规和优惠政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社会结构开放性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的活力,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须在基层建立起新的组织实体以作为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基础。管理机制的转变、体育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社会体育社会办是社区体育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从1987年,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出现“城市社区体育”这一新的体育组织形式起,开启了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建设的滞后性及体育组织文化建设的薄弱性,不利于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公民社会的到来,催生了农村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建设的需求.以体育组织文化和公民社会理论为指导,对农村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建设的契机进行分析,提出新农村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如发展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加大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的投入,提升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健全组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全面研究,分析了社区体育组织在建设、管理及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的社区体育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围绕天津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组织运行形式、产业化运作、专职人员与健身指导员队伍、新型社区体育运行机制以及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政府主导作用应通过立法得以保证;官民结合是社区体育的新型组织与运行形式;建立高水平的科学健身指导队伍是当务之急;大力扶持非营利性产业化运作和产业开发是加速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动力;构建新型社区体育模式是社区体育_丁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学术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学有关思想,探讨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学术理念。阐述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归纳出街道社区体育、小区体育、小城镇体育、学区体育和体育生活圈等我国当前较有代表性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弱势人群等社会问题;并从构建和谐社区角度展望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最后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科研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及科研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社区体育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详细分析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社区体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体育包括社区体育事业和社区体育产业两大部分”;“社区体育事业追求的最大经济效益应该为零”,“社区体育产业获取的最大经济效益应该受到严格限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前瞻:一个市民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视角,论述了在我国培育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重要性。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体育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非营利体育组织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措施,大力培植非营利体育组织,为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一,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基础及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组织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功能对接发展模式,按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服务功能,社会体育组织分类承接;建立面向居民基层体育服务需求的三级服务网络;强化社会体育组织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政府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变化、体育发展对社区体育组织的要求、提出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草根组织的概念界定、城市社区体育定位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中草根组织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旨在初步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社会学意义,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不断完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8.
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看公共服务型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是体育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而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的某些社会功能和特征相类似或相同,因此,本文认为公共服务性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可以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9.
澳门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树斌 《体育学刊》2002,9(6):28-31
对建立符合澳门地区社会水平与澳门实际情况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在构建澳门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建立组织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各级社区体育组织的功能作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社区体育指导队伍;(2)目前澳门劳工阶层与平民大众因受各种因素、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能积极参加或无法参加社区体育活动:(3)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未能配合到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现有的体育资源,应予充分利用和开发;(4)加强与其它体育形态的合作,在互补的基础上相互支持,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自组织和他组织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实施路径。在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自组织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竞技体育改革应遵循自组织理念,但二者并非水火不容,他组织的退出与自组织的成长,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我国的竞技体育制度变迁首先应是保护带的调整,以保证制度的内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一种制度在渐进的状态下逐步地实现变迁。目前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竞技体育体制中既存的组织,依托长期积累起来的他组织制度资源,通过有序的边际创新,稳步推动他组织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避免改革出现激烈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