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劳动习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大纲》(试用)指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把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作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足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习惯问题的重视。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2.
上好劳动课,坚持课内外结合,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是形成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激发劳动兴趣,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劳动课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不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就学不会劳动。小学生年龄小,对待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对有兴趣的事情热情高,乐于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每节课的开头,以生动的事例,名人故事等做导课吸引学生,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投入实践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缝制沙包》…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劳动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高尚的品质,劳动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品德,劳动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劳动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只靠课堂上的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教学中,必须突出以实践为主的特点。为突出这  相似文献   

5.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方法特别是在教学手工制作或简单工具的使用类的内容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纸条编织——小鹿》一课的,可以把教学过程绘制在投影片上,每一个步骤都展示清楚,学生以前接触这样…  相似文献   

6.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使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劳动课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劳动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发挥,大胆地发明创造,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性活动中,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一门富有创新内容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劳动教学就是要依据劳动课的学科特点 ,以实践、创新为着力点 ,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亲自动手制作 ,在操作中学习知识 ,形成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下面就劳动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一、抓住五个环节 ,激活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激活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劳动课教学中,多数老师注重劳动知识教学,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劳动实践,但不少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抓得不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中要切实做到八结合。 一、与劳动课紧密结合 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劳动课。课上教师要注意把“提高学生的劳动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田玲 《农村教育》2004,(9):56-5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劳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劳动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其他形式的教育如德育、智育、美育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加强劳动课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自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一、劳动课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形成的方式有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和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这些方式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量变到质变、从低…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实践导向劳动课程是以科学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品格为目标的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问题发现、劳动成长任务设计、劳动课程实施、劳动行为评价等路径,传统的劳动课变为有科学方法指引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从“学技能”走向“练思维”,从“劳动课”走向“做事情”,真正实现学生从想劳动、会劳动到善劳动、爱劳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以辅德、增智、强身等许多功效作用于学生,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将劳动课作为学科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劳动课所具有的实践性、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等特点,围绕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等内容,把优化劳动成果与内化学生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了劳动课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俞君飞 《考试周刊》2014,(69):188-188
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学科,劳动与技术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要重视劳动与技术教学,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课堂教学结构中,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劳动作品进行评价。这一阶段既是对前一阶段学生劳动实践过程的阶段性小结,又应是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更应是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实践、再创造的最佳时机。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令整节劳动课锦上添花,使学生回味无穷。 在劳动课教学中,评价学生劳动作品。一般采用如下形式:①展示劳动作品。有全班展示,有部分展示,有个别展示;②比较劳动作品。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传承各民族传统劳动文化及为各民族人民创造福祉的时代意义。通过对内蒙古A校调查发现,初中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认可劳动教育,但对劳动价值认识不到位;劳动课程内容单一,未能体现地方、民族及时代特色;劳动课程形式单调,实践场所不足;劳动课占课现象较为普遍,课时难以保证;劳动课缺少专职教师,兼职代课为常态等问题。为此,初中劳动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加强劳动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创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政课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和运用这些资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但是,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实践体验,学生劳动素养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下的唯分数论,家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采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多渠道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小学劳动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提高认识,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才能使劳动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劳动课必须以学生劳动实践 为主体,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寓劳动观点的思想教育于培养学生“会劳动”的实践之中。当前的劳动课教学,基本上能做到“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体”,但“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这点普遍较忽视。劳动课要加强劳动技能的训练,教师就必须明确:劳动技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教师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