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什么是语文?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指语文课本,即“小语文”;广义语文是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大语文”,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大语文”的学习,现就此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谈秀彩 《现代语文》2008,(3):115-11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选了《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段文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曹刿论战》一文。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所给的翻译是这样的:“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对其中的“小大”直接翻译成“大大小小”。又,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小大之狱”的“小大”理解为“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并列举了此例。乍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想来又觉得有些不妥,这真的就符合古人对“小大”之义的理解吗?如果说这种翻译很恰当的话,那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习惯,是十分讲究礼仪典章制度的,如上下左右尊卑长幼等先后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海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0(2X):234-236,257
文章立足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以日常小事烘托社会大背景、以小场景透视深刻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性比附等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大思维方法”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即:“大题小做”、“以小见深”。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育”以其在读写方面的鲜明特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那么,语文复习课应该如何体现“大语文教育”呢﹖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教学。语文复习课如果仅限于语文课本的几篇课文,必将枯燥无味,最终将使语文复习课走向死胡同。应该用好用活课本,做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知识点向课外知识点迁移、发散,最终培养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大语文教育”的一个“大”字。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发散。1、长篇文学作品:由点到面。长篇…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多学生青睐于使用口诀法来求解: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口诀中的“同大、同小、大小小大、大大小小”这四种情形,简化为“同大同小、一大一小”两种情形,即“相同、互异”,并由此将口诀改进“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取中间,取好中间后检查.”同时笔者发现,对于某些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相似文献   

7.
“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奉行“课堂小舞台,语文大世界”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校“书香行动”,做好课本之外的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以丰赡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基于实践,从“荐读好书”“诵读积累”“师生共读”“展示评价”四个方面实施任务驱动,阐述语文整本书阅读。走语文整本书阅读之路,将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学生语文素养将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顾名思义,“大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小课堂”语文教学而言的。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单一、封闭的小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蹒跚于“三中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和“三惟一”(以课本为惟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惟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惟一的获取知识场所)的羊肠小道上,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一广阔领域,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积弊甚深,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而“大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一、注在语文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内容的重视长期以来,高考语文试题与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不直接挂钩,即“离本不离纲”,这在无形之中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效应。“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语文课本学不学一个样”等观念随之而产生。1998年高考则对这些错误的认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试题不仅注意考查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加强了对语文课本内容的检测。如试卷1~5题考查的词、成语全都是在课本上或报刊杂志上常出现的词语,6、7题涉及的病句和歧义,8、9题句子的排列和衔接,也是着眼于基础。文学文化常识题(11~13题)大…  相似文献   

10.
可敬的园丁     
汤少雪安徽省颖上县迪沟中学语文教师兼业务校长。教学中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兴趣、乐趣中由小语文课本走向大语文原野。力行“随笔式”作文教学法,以校报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就是把语文知识的字、词、句等方面的微观教学升华为对人类文化、科学文明及人格魅力的审美情感教育,把几册课本、四面课堂的“闭门讲经”式教学扩展到大社会、大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和社会生活节奏,全方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这个“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广阔性、语文课堂的社会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性上。它要求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实行“大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课堂练笔——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在课堂练笔中,我们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让它们在课堂中和谐共处呢?  相似文献   

13.
小改见深意     
比较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与统编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课文《马背上的小红军》,原来“马背上”变成了“倔强”,虽然只变动了几个字,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一 )研究内容  “全语文”是“大语文”观的发展,覆盖语文学习的全部的外在情境、基础知识的内涵和语文的知悟能力、创新能力。概括地讲,就是“全方位地学习语文”和“学习语文的全方位”。  “全语文”思想体系的理念载体,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战略,是利用各种学习情境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 ),在合作中发展,在自学中创造的学习程式,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又具体的体现。包括五型课堂:  一课堂:课本教材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课本外有意阅读活动。  三课堂:常规学习活动,即良好习惯养成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王伟 《教育与职业》2004,(10):32-33
高中的语文学习,是几门学科中最难以把握的,因为其他的课程可以总结出很多实用的方法,可以做大量的习题,但是这些对语文课的学习来讲似乎收效甚微,似乎语文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几乎每一年的考生都有这样的反映:语文很难把握,没有信心。有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讨论,于是出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大语文”与“小语文”的争论:所谓大语文,就是要不仅要“吃透”课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且要放宽视野,投入社会中去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开卷有益,阅读大量的文章,理解大量的知识,积累大量的经…  相似文献   

17.
“以课本为桥梁构建大语文阅读体系”,可以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指向性更明确地开展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走来回”。在大量的课外信息和课内信息的整合中,使语文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颜色多得很     
一只小老鼠悠闲地坐在教室墙角的小洞里,敞着小木门,语文老师讲课的声音飘进来。“同学们,今天我们应该讲……”语文老师翻开课本,发现这篇文章很陌生。《颜色多得很》?以前从没读过,难道是课本改了?没办法,语文老师只  相似文献   

19.
面对作文命题,审题上需要有一些应变能力。先说小大相形,即小与大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对应于命题就是既可大题小作,也可小题大作,或者说化大为小与小中见大。比如漫画材料“摔了一跤”,若只讨论为什么摔跤或摔跤了怎么办,如此就事论事地分析,很可能只见其小。若要小中见大,可将摔跤放大为成长中的挫折或磨难,从而认可有所磨炼是必要的。至于引出家庭与学校及社会的关注,都说“出事了吧”,行文中还可以针砭此种过度的呵护与关爱。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语文学习和考试评价中,它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综观人教版7~9年级6册语文课本,共设计安排了36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涉及面之广、活动范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语文综合性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深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贯彻实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