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间接损失赔偿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间接损失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本身遭受损失所连带造成的其他损失的判定标准 ,揭示了间接损失赔偿的原则和范围 ,探讨了间接损失赔偿的方法和计量准则 ,进而对我国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能因为民事诉讼问题附带于刑事诉讼过程解决就忽视民事诉讼的应有本质,一味坚持“先刑后民”原则可能阻碍被害人的利益保护。检察机关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难以找到法理依据。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请求赔偿的时效应该从“可以行使请求权之日”起计算。被害人所获赔偿应既包括物质损失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笔认为,应当明确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选择权。明确规定因犯罪引起的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专属审理该犯罪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取消对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内容的限制,取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鲍佩佩 《中国教师》2009,(Z1):231-231
<正>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学界目前广泛认同的涵义为: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将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该项诉讼制度必须适时改造,而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路子是在坚持"选择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建议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是受害人因犯罪分子的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这种物质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一定范围的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赔偿范围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精神损害的损失原则上不能列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中,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造成容貌、肢体等残损导致婚姻、生活、就业等困难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采取变通办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当事人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给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与分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及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立法,准确司法,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没有精神损失。众所周知,精神权利愈来愈受重视,在民事法律规范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承认和支持的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将其拒之门外,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由此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所以,本作论证了刑事附事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充分理由,以期解决目前有关立法上的冲突,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8-53,68
民事立法中已经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但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文章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与赔偿涵义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同时考虑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和域外立法的借鉴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依现行立法,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这种立法设计不能有力地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对这种立法设计的反思必须回应以下问题: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导致人格权商品化,是否有违一事不再理原则,刑事责任能否替代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典型案例着手,在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恶意诉讼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危害性,与我国当前推行的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诚信体系尚未完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有关。有效地遏制恶意诉讼,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加快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加大我国法律对恶意诉讼者的惩戒力度,增加恶意诉讼的法律成本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复杂的法律责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事责任有重要地位。实现法定民事责任的主要途径是民事诉讼。作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应注意不正当竞争案的特点,通过支持起诉,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全面追究不正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以充分实现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控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虽然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至今尚无实践。学者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建议多集中于法律文本层面,而本文试图从当事人、法院和律师三个维度,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实施的相关社会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国情,这一制度没有适用的空间,应通过多元化途径来解决群体性纠纷。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官关系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鉴于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认为,首先应从观念上摆正二者关系,确立审判权是诉权辅助之观念;然后在具体制度上,改革现有的撤诉、上诉、再审的相关制度,确立新的调查取证规则,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法官庭审引导权的行使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虚假药品广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药品广告是一种社会危害极深的违法广告,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由于立法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缺失等原因,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全面保护。应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修订、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启动以及消费者救济途径的拓宽等对策加以解决。在加强对虚假药品广告进行行政监管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消费者权益的民事救济。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实现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契合。克服西方经验语境下制度移植与本土司法理念、诉讼制度、诉讼机构模式、诉讼工作机制等因素不相适应的矛盾,应从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地位、适用条件、违背意愿和解及和解反悔的法律责任,强化刑事和解法律监督,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是现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早已确认的一项诉讼制度,但是我国相关制度还是很不完善。因此,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再次将公益诉讼议题推出,从制度的可行性出发,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现状进行现实反思,并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程序设计,为立法与司法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分析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关联性为理论依托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由于自身特点的制约和具体规范的缺失,在立案审查问题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存在许多争议。在对立案审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引入现有成熟司法制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弥补形式关联性审查存在的漏洞,化解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在管辖权问题上的冲突,平衡民事诉权与行政行为公定力之间的矛盾,也将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长远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