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独秀是国内较早研究复辅音声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主要从拟声词、连绵字、谐声偏旁、一字二音、方言、邻族语言、异族译音等方面,运用推理和比较的方法,证明了古汉语中存在三类复辅音。陈独秀的研究明显受到高本汉、林语堂的影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 ,可以叫做投影法 ,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文继而探讨了几位学者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相似文献   

3.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可以叫做投影法,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继而探讨了几位学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相似文献   

4.
造字之初,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与声符在声母和韵母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这点大多数形声字都可通过指出某字与其声符的上古音韵关系得到说明;而部分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即在上古音韵关系中仅韵部相同或相近,而声纽却相去甚远)现象,似可从“古汉语曾有过的少量复辅音声母最终演化为单辅音声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古汉语三类复辅音声母的两种可能演变结果,可从声韵关系上对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现象,给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复辅音声母学界仍存争议,对研究材料可靠性的质疑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所依据的8种材料归纳为内证材料、外证材料两类,并对不同研究材料的性质、重要性、研究价值与使用问题等分别进行评述,以指出目前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学说仍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王力所著《同源字典》中未注意的"同源字"中尚可发现并甄别出不少"同根字"。有些字在王力《同源字典》中虽已收录,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语源义",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一组一组的"同根字"。这些同源字也是考察的对象。文章还进行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以此来对所构拟原始汉语及上古汉语mb-型复辅音声母及清鼻音声母m-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究竟有没有复辅音?这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而迄今都无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古汉语复音单纯词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了探讨。通过对存在于复音单纯词中的异文、切脚语等现象的深入分析,用演绎的方法,从复音单纯词的结构变化中推论复辅音,进而得出了古汉语有复辅音的结论。同时,还对复辅音消失的过程作了大致的勾画。  相似文献   

8.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9.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是一部划时代的宏伟巨著,它是以中古音构拟为基点的汉语历史语音学,高本汉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音韵学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10.
李方桂构拟的上古汉语复声母主要包括“基本辅音+介音”与“s-词头的复声母”两种类型,我们通过对李方桂复声母体系的全面考察,认为李方桂对上古汉语复声母的构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音变规则不一致、构拟结果存在冲突、对谐声关系的考察不全面、-rj-复合介音的设立不合音理等。  相似文献   

11.
原始汉藏语系语言的音节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音节起首的辅音丛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是前缀还是复辅音的前置辅音?这个讨论涉及原始汉藏语系语言究竟是单音节的词根语,还是多音节的语言,涉及原始汉藏语系语言音节的起头有没有三合、四合的复辅音,涉及现在保留在部分藏缅语族语言里的复辅音的来源问题,究竟是形态成分拼接而成的,还是原始母语本来就有的,它是不是词根的一部分,在构拟原始汉藏语系同源词词根的时候要不要构拟这些前缀,还涉及我们如何解释汉藏语系语言的许多历史音变规则。本文就这个问题与学术界的同行开展讨论,提出区别前缀与复辅音的前置辅音的8条原则。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语言语音声母较为复杂,有70个辅音,分为四类:单纯声母,前腭化声母,唇化声母,复辅音声母。其特点是:塞音声母清浊对立;鼻音声母包括单纯鼻音和前带紧喉成分的鼻音;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有送气;有一整套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有复辅音声母[pr];有舌尖颤音[r],但和舌尖后浊擦音[]属同一音位,且与双唇半元音声母[w]对立。  相似文献   

13.
张冬磊 《现代语文》2009,(10):113-115
在上古汉语谐声系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部分晓母字与明母字的联系很密切,“墨-黑”就是其中的一组。通过亲属语言的比较,不少学者认为可以为这一类谐声声符字构拟一个复辅音来解释这一现象。但对于该复辅音的具体音值及演变情况学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主要从日语“墨-染”及“烟-云”两个词族出发,结合其他亲属语言的对音材料对该复辅音的发展演变情况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与上古韵部研究相比,上古声母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除了少数的几种说法诸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基本成定论以外。许多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尤其是关于复辅音声母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就上古声母研究代表性观点加以整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综观汉语古音学的发展脉络,音系构拟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清代古音学缘于顾炎武等人发明的理论方法而走向鼎盛,又缘于理论方法及材料的极致利用而走向衰微。高本汉带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及他的古音构拟是汉语古音学再次走向发达无法拒绝的选择。清儒只能模糊描述上古音,却从未放弃"精确"。高本汉之后的古音学家,力求精确构拟上古音,却无法回避"模糊"。难以调和的分歧、极为有限的共识,越来越精确的构拟却似乎在走向越来越模糊的另一端。分歧是难免的,但必须积极寻求共识。于中西文化碰撞的视阈中反思汉语古音学的理论与方法,定会给语言研究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以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批判者有之。赞誉者有之。前贤时俊多撰文阐释已见。在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声母问题和韵母问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依据古汉语语转理论,论证了"蘱"与"绎"命名理据义相同;依据单呼累呼的联语构词规律和异文材料,构拟了相关词的远古复声母,找到了双声相转的语转条件,从而认定"蘱"与"绎"为同一邑名的语转字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上古存有复辅音音节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喉流音联绵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上古复辅音的一种反映。通过考察《联绵字典》中以喉音开头的迭韵联绵词,对其进行反切的分析并拟测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补充,这充分说明复辅音声母的双音化造成了复辅音失落的现象,它弥补了上古汉语研究中复辅音音节化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高本汉《切韵》音系的构拟为例,说明历史比较法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音学家根据上古见系、照三系宇互谐现象构拟了一组*Krj-式复辅音.据此,*Krj-在理论上应当有三种可能的演变方向:*K-、*Ts-、*K-/*Ts-.上古时代的齐鲁吴越方言群代表了*Ts-的演变方向,荆楚南方方言群代表了*K-的演变方向,中原方言群代表了*K-/*Ts-分流的演变方向.按照上古*Krj-三分的语音演变规律,可以正确地解释上古汉语一部分疑难词汇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