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中,化学新课程能否有效地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指出,抓紧“研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等新的规章,规范教师教育过程,建立教师教育准入制度,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形成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这是当前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本文拟对在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师教育标准》的构成与结构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玉海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36-40,11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为确保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和质量,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标准》。然而,《教师教育标准》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体系?应由那些标准组成?其结构要素如何?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研究。据此,本文对标准的内涵,《教师教育标准》的构成与结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讨,以便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标准》制定规范化与科学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加以规范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考虑到在职教师的学习特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把在职与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分开处理。鉴于在职教师教育形态多样、目的迥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着眼于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若干专业发展任务,建构了一个涵盖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自身经验三个维度,并列举相应主题或模块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供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者开设课程选择使用。完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尚需突破发展教师什么素质不明以及面向特定教师群体的教育课程培育滞后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7,(3):19-19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结合上海市“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为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解决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为课程建构理念,研制出一个具有模块化、选择性、灵活性等特征的全新课程框架.《标准》实施十年,规范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调整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推进了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标准》面临着如何与其他相关标准有机衔接、如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等问题;基于《标准》的课程创新也面临着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术研究、如何加强课程创新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专业型教师教育问题的综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师教育是专业型教师教育。从颁布《教师法》以来,这种教师教育以对国外教师专业化建构模式的本土化移植为起点,经历了从对“专业”的界定到教师专业化理论成型、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拓展到基本理论夯实、从对教师专业化的质疑到新教师教育范式在望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同忠。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根据《标准》,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依托教师网联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网络建立并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在2005-2007年间,全国中小学教师要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到2007年全国大多数教师要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并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和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挂钩。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教育研究》(原《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为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于1989年创办,于2003年11月更为现名,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任主编。《教师教育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教师教育研究》全方位地研究探讨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教育研究》(原《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为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于1989年创办,于2003年11月更为现名,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任主编。《教师教育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教师教育研究》全方位地研究探讨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掀起了各地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热潮。《标准》为中小学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特别是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等教育》2006,(1):32-32
在教师日益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是仅通过大学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的职业,它需要不断的挑战、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教育就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外塑培训和内塑自主。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自主发展论》一书深人研究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问题,对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的教师教育思想源于其创办新学的实践和向外国学习。他将教师教育当作是兴学育才的第一要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既注重对教师的职前教育,也重视对教师的职后管理。受其教师教育思想影响的《奏定学堂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梭在《爱弥儿》中大力倡导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主张教师依据儿童天性培养儿童。本文分析归纳卢梭《爱弥儿》中有关教师的论述,以阐明自然教育中教师的基本涵义、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个性品质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教育研究》(原《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为全国性教肓科学学术刊物,于1989年创办,于2003年11月更为现名,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任主编。《教师教育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钍会科学核心期刊"及"CSSC睐源期刊"。《教师教育研究》全方位地研究探讨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制定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々业能力发展,提高秽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也町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的颁布与实施,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K12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网曾经讨论过一线教师要不要读教育名的问题,结果出人意料,许多教师都直言从不接触教育名。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经报道,教师读书,教辅资料高居第一位,而包含教育名的教育理论仅位列第三。究竟一线教师要不要亲近教育名呢?  相似文献   

18.
以《关于教师教育素质现状的调查》及《新世纪教育应有的教育素质调查》为基础 ,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师素质研究的成果 ,分析了目前基础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教育素质的结构及新世纪教师的教育素质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见本刊2005年第2期,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要求,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培训,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28-28
K12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网曾经讨论过一线教师要不要读教育名的问题,结果出人意料,许多教师都直言从不接触教育名。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经报道,教师读书,教辅资料高居第一位,而包含教育名的教育理论仅位列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