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联系海明威生平论述了《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文学形象及其意义.海明威通过桑地亚哥这一文学形象所传达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类团结的坚强信念.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是时至今日人们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的原因。本文基于当时女权运动的社会背景,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分析作家矛盾、对立的妇女观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深刻体现,以佐证作者并非众多评论中“没有女人的男人”,有助于解读海明威内心深处对两性关系和谐融存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和极有个性的新闻记者。他在长期的新闻写作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被称为"海明威式的新闻"或"反式新闻",他的行文反映了他当时摆脱传统新闻写作的套路,大胆运用文学技巧,敢于展示个性及他追求写作效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严映雪 《海外英语》2012,(5):229-230
结合海明威本人的经历,该文对《文学导论》所选的三篇海明威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年龄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殊途同归—遭受男权思想的压迫。该文认为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海明威非常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但是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却是笼罩在他个人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下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海明威及其文学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同时期作家所难以比拟的。他的文学成就令文坛震惊,他的思想为人们竞相效仿,他对文学的贡献为文坛及批评界所叹服.然而,认真分析,细心的读者便不难发现,他执着而又迷惘,相信一切却又怀疑一切,信奉天主却有悖上帝,外表洒脱却内心孤独,自信人生而又开枪自杀,海明威本身就是一个纷然杂陈的矛盾多面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通过对故事背景、父子对话、孩子的死亡恐惧心理和软弱心理的分析,揭示海明威作品的“真实”特色。对小说所表达的“真实”的理解有助于读者触及海明威作品“冰山”的水下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李天军硬汉风格和寻根文学提起海明威,我们便会想起地笔下的硬汉:他本人传奇般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的风格─—一个默默忍受痛苦、永远奋斗的硬汉子,无怪乎有人称他的作品为“硬汉文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为打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40年代的海明威曾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而这个群体正在亲身经历着"大萧条"的严酷现实的考验。海明威能在特殊时期被特殊的群体所接受,历来最直接的解释一是海明威小说的成功,他被当着了效仿的文学偶像;二是作家自我的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的广泛影响。然而,除去这两方面原因外,我们认为海明威的成功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因素,那就是在判断人和人生时,海明威以自己的小说和生活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它正好与大萧条时期人们的价值诉求契合,形成共鸣,产生了强大的共振效应,最终成就了海明威。  相似文献   

9.
一代文学巨匠海明威,一生中著作了很多旷世著作,例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依然升起》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海明威的成功除了归咎于他个人的写作才华外,还要归咎于他所处在的那个迷茫一代的时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海明威成功地展示了对死亡的独到见解,海明威所描写出来的死亡不仅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揭示出那一代人的心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给他作品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首先从海明威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从他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失落的一代人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来讲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本文的第二部份介绍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及主题,并将其作品进行分类。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关于死亡情结的作品及作品的大致内容,以便读者能明白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及其与全著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得出结论是:死亡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永别了,武器》是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表现了作者海明威对战争的幻灭与批判。但是,这种情感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蕴含在主人公亨利"硬汉"外表之下的,是海明威对理想自由世界的向往,这一点往往被诸多评论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将《武器》与"单独媾和"、"准则英雄"的概念相结合,一方面论证战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探索海明威试图超越战争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当我调入青岛师专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学校有一本在青岛学术界小有名气的文科刊物——《青岛师专学报》。之所以说她有些名所卫是因为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当时青岛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腕”们在上面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衡 《现代语文》2007,(11):117-118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一种心灵的产物,它与心理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源于文学创作过程的心理因素和解释文本时所运用的心理学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诞生以来,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为明显。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研究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多年,可以说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小说方面,除了德莱塞、菲兹杰拉德一些知名作家外,四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福克纳、海明威和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这些小说家中,以海明威在欧美各国的影响最大。国际上一度出现所谓“海明威热”,他的作品一出版,立即风靡一时,海明威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个性——“硬汉性格”;他那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治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和言简意赅的对话,在西方文学界构成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即“电报式”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海明…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深爱《圣经》的影响,莎士比亚及海明威的作品有着很深的《圣经》情结。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对英美作家作品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亡和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海明威创作中不断出现的死亡主题,乃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海明威笔下的死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展示了作者渴望超越生命的理想。同时,作者对死亡作了细致的心理学式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陈小玲 《文教资料》2008,(30):44-46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积极的存在主义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不仅坚强勇敢,而且可亲可近,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这一形象有别于海明威笔下所塑造的"迷惘的一代".在20世纪二战后的美国,在一个文明极端暴力和道德混乱的年代里,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当时失落彷徨的人们所期待的.这部短篇小说可以说是作者对人类精神价值的呼唤,是对生命价值、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四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金,以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同时还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在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中表示:“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个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生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情。”海明威在近四十年的艺术探索中,一步一步地实践着他的理想与追求,成功地创建了一种现代英语文学的文体,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艺术风格——“海明威风格”。人们在论及海明威的文体风格时,往往多以其《太阳照常…  相似文献   

18.
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世界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海明威作品众多的女性形象里挖掘出当时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以及他对女性的独特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战地春梦》这部作品代表了海明威写作艺术上的成熟。他所塑造的“硬汉性格”和创造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为评论家们津津乐道。本文对《战地春梦》中的凯瑟琳的性格分别在对待死亡、传统观念及价值观的态度方面进行剖析,以此来探讨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在其作品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及其迷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学史教材中,海明威没能与同时代的德莱塞、杰克·伦敦、斯坦倍克一样归纳到现实主义创作队伍的行列。对此,笔者拟作出新的论述。历来的评论家都认为,海明威是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年年代“迷惆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但海明成并没有自觉地领导和发展这个文学流派,他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方面,评论家们一般探讨的是海明成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场面和主题。除此外,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那“冰山”理论下电报式的简约、含蓄的文风,至于海明威的创作归属于什么文学思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